-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巴氏杆菌病性
3.传染源:病畜和带菌动物。 健康带菌极普遍,病菌可潜伏于消化道、淋巴组织、胆囊内 当外界不良因素,使动物抵抗力降低时,病菌可活化而发生内源性传染。 4.流行特点: 流行形式:散发、地方流行或流行 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诱因:气候恶劣,多雨潮湿,长途运输,体内有寄生虫侵袭,受饲养管理及外界条件的影响。 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1.采样: 不同沙门氏菌病采样部位 母畜流产—死胎 公畜沙门氏菌病—睾丸肿块和结节 副伤寒—采患病者粪便或有病变组织 家禽—雏禽:卵黄囊、肝、脾、肠内容物、胆囊 成年禽:病变卵、心包膜、胆汁、肠内容物 公禽:睾丸、输精管 2.分离: 直接分离:对无污染病料,在普通或鲜血培养基上划线,培养24小时鉴定。 间接分离:对污染病料,用增菌培养(四磺酸钠)1:10肝碎块(体积1ml)加入四磺酸培养基10ml,24小时后,增菌液移种至选择性培养基(麦康凯、SS 琼脂),将可疑菌落划线于三糖铁琼脂(酚红指示剂)。 3.鉴定: 生化试验 大肠杆菌:划线、穿刺线上全部转成黄色, 基底部不变。 沙门氏菌:穿刺线上呈黄色,如产生H2S则出现黑色,斜面上仍为红色。 血清学试验 致病机理 沙门氏菌的致病力与一些毒力因子有关: 1.毒力质粒:可增强细菌对寄主肠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与侵袭作用,提高细菌在网状内皮系统中存活与增殖的能力。 2.内毒素:脂多糖组分脂质A,可引起发热,白细胞变化及中毒性休克等。 3.肠毒素:使动物发生沙门氏菌性肠炎,分为耐热和不耐热肠毒素两种。 (1)病原: 鼠伤寒、纽波特和都柏林沙门氏菌等。 (2)易感动物 30-40 d 犊牛 (3)症状: 高热(40-42℃)、呼吸困难、下痢(含有纤维素絮片)、流产。 (4)病理变化: 出血性肠炎、脾肿大、关节炎、肺炎。 牛的沙门氏菌病 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 巴氏杆菌病是主要由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引起的畜、禽、野生动物和人共患的一种传染病总称。 急性病例呈败血症变化,故又称出血性败血症。 慢性型表现为皮下、关节和各器官的局灶性化脓性炎症。 人的病例罕见,且多呈伤口感染。 病原 主要是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 部分健康畜(禽)上呼吸道带有巴氏杆菌,属于弱毒力或无毒力的Fo菌落型。它们的形态及生化特性完全符合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特征。 以出血性败血型出现的巴氏杆菌存在于病畜的各组织器官及分泌物、排泄物中。 形态特征 自然病例新分离的菌体形态比较均匀一致,为G-短杆菌,两端钝圆呈椭圆形或球型。 本菌无鞭毛,不产生芽孢。常用的染色剂都可着色,瑞特氏或美兰染色呈两极染色(两端着色深,中间部分着色极浅)。病料为血液或脏器,两极染色更明显。菌体周围可以隐约地看到大约为菌体1/3宽的荚膜(发亮)。 多杀性巴氏杆菌形态特征 培养特性 急性死亡动物: 菌落光滑、圆整,半透明的中等大小菌落,折射光线下观察,菌落显示荧光。 肉汤培养,均匀一致浑浊,对小白鼠有一定致病力,称这种菌型为光滑型。 带菌者或慢性患病动物 : 粗糙、不透明的大菌落,肉汤培养一致浑浊,对小白鼠致病力不强,称中间型。 带菌动物: 菌落干燥、粗糙,肉汤培养有颗粒状沉淀物,对小白鼠致病力弱,称粗糙型。 菌型与荧光的关系 培养与加血清的琼脂上,45′折射观察,根据菌落有无荧光分: Fg型(蓝色荧光型):菌落周围具有一层蓝色荧光区,对猪等畜类有强大毒力,对禽类毒力较弱。 Fo型(桔红色荧光型):对禽类有强大的毒力,对畜类毒力较弱。 Nf型(无荧光型):对畜禽的毒力都很弱。 在人工培养或保存条件下,Fg和Fo可互变,Fg型可变为Nf型,毒力减弱。 由一类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幼畜(特别是出生幼畜)的一种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一般表现腹泻、败血症、器官局部感染与中毒为其特征。 病 原?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属于肠杆菌科的兼性厌氧G-杆菌。 中等大小,有鞭毛,无芽孢。 易在普通琼脂上生长形成凸起,光滑,湿润的乳白色菌落,对碳水化合物发酵能力强,分解乳糖,在麦康凯琼脂上形成红色菌落。 抗原构造 病原性大肠杆菌和非致病性大肠杆菌在形态、染色反应和培养特性等方面没有差别,但抗原构造不同。 菌体抗原(O):173种; 表面(荚膜)抗原(K):80种; 鞭毛抗原(H):56种; F抗原(菌毛):F4(K88)、F5(K99)、F6(987P)、F41 血清型用O:K:H表示(如O8:K25:H9) 与动物疾病有关的病原性大肠杆菌可分为四类: 产肠毒素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