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秦汉史学:封建史学的形成时期 中国史学史 PPT.ppt

第三讲 秦汉史学:封建史学的形成时期 中国史学史 PPT.ppt

  1. 1、本文档共10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讲 秦汉史学:封建史学的形成时期 中国史学史 PPT

第三讲 秦汉史学:封建史学的形成时期 一、社会文化发展状况 二、主要史家与史著 三、其他史著 四、史学基本特征 第一节、秦汉社会文化发展状况 (一)大一统的发展趋势 (二)儒家独尊地位的确立 (三)书写材料的进步 (一)大一统的发展趋势 三皇五帝时期:万邦来朝 夏: 商: 周: 春秋:争霸战争 战国:统一战争 大一统王朝如何治理 秦 废封建、行郡县 法治 汉代总结秦亡教训 陆贾:“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逆取顺守”,以武力取天下,以文德守天下。(《史记·陆贾列传》) 贾谊: “取与守不同术也。”秦亡“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秦王“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贾谊《过秦论》,《史记·秦始皇本纪》)  道家的黄老无为思想为汉初统治者所提倡:盖公对丞相曹参“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 (《史记·曹相国世家》)黄老之言为“君人南面之术”。(《汉书·艺文志》) 大一统时代的史学创作 处理对象 寡民小国 天下混一 历史解释 (二)儒家独尊地位的确立 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此后,武帝起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田蚡把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一律罢黜,排斥黄老刑名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并且优礼延揽儒生数百人,此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书写材料的进步 纸发明之前,人们用甲骨和金石纪事; 以后,简牍和缣帛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简牍笨重,缣帛昂贵: 汉代一匹缣(2.2×4.0汉尺)值6石(720汉斤)大米,约相当于汉代1年1人消费粮食数。 战国秦汉间,纸发明 汉和帝元兴元年(105年),蔡伦将其于尚方制造出的优良纸张献给汉和帝: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后汉书·蔡伦传》) 20世纪30年代以来,新疆、甘肃、陕西等西北地区多次出土西汉纸。 汉魏时代,以左伯纸、张芝笔、韦诞墨并提。 左伯纸 书法家 张芝笔 章草(古草书):字字独立 张芝笔(今草书):“一笔而成,气脉联通,隔行不断,谓之一笔书。” 韦诞墨 “参以真珠、麝香,捣细合烟下铁臼,捣三万杵。” 韦诞墨,“百年如石,一点如漆。” 第二节、主要史家与史著 一、秦朝史学状况 二、两汉史学 史记 汉书 一、 秦朝史学概述 由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因此秦朝史学、文化著作留传至今的极少,但并不能因此说明秦朝不重视史学和文学。 秦统一之前,国内已有御史、内史等史官。《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秦、赵二王渑池相会,双方各命其御史书某年、某月鼓瑟、击缶之事。秦统一后,也设有太史令之职。《史通·史官建置》云:“至秦有天下,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章”。(见《说文叙》、《汉志》) 秦焚书时,烧掉了《诗》、《书》等儒经及六国的史书,但《秦纪》一直保留至汉初。司马迁曾依据《秦纪》编写《六国年表》。他说“余是因《秦纪》,踵《春秋》之后,起周元王,表六国时事,讫二世,凡二百七十年”。(《史记·六国年表序》)这部《秦纪》是秦朝史官保存的一些较为原始的资料。《六国年表序》称“独有《秦纪》,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说明它还不是一部十分成熟的史书。 楚汉相争时,萧何入咸阳“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图书也”(《史记·萧相国世家》)。秦焚书100多年后,一些散失于民间的藏书相继重见天日。尤其是汉惠帝四年(前191)废“挟书律”后,大批经、史书籍陆续收归朝廷和私人之手。司马迁称“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太史公自序》),他在作《史记》时,曾经参考了包括《秦纪》在内80多种书籍及秦时留下的档案文件。因此可以说秦朝掌管着大量图书资料。但由于焚书,秦时保存的图书资料及秦代的史书已较少流传下来。 二、两汉史学 一)、《史记》 (一)司马迁生平 (二)《史记》概况 (三)编纂学特点 (四)史学思想 (一)、司马迁生平: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约前87),(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认定为景帝中五(前145),郭沫若认定为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武帝建元年间的太史令,为人博学。司马迁“年十岁则诵古文”(《太史公自序》),后来曾师从董仲舒学习《公羊春秋》,跟孔安国研究《尚书》。二十岁起开始漫游祖国大地。《太史公自序》“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嶷,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