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讲:婚姻文化中国文化史:第四节 中国文化史 教学课件
第三节:中国古代的婚姻要件与婚姻礼俗 前面我们谈了古代婚姻的结构和类型,古代婚姻结构主要是一夫一妻媵妾制,婚姻类型则多种多样,包括聘娶婚、掠夺婚、表亲婚、招婿婚、转房婚、交换婚、指腹婚、冥婚、童养婚等。在这些众多的婚姻类型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聘娶婚”,我们提到的古代婚姻礼俗主要指得是聘娶婚的婚姻程序。 一、婚姻要件 1、主婚与媒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在中国的家庭、家族中,作为家长的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居于至尊的地位,是家族利益的代表者。那么婚姻的缔结和解除必须要听从父母的意见, 《诗经·南风》道:“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孟子》道:“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1)、主婚 ①主婚的范围和主婚顺序 《唐律》规定:祖父母、父母、期ji亲尊长(伯叔父母、姑)及“余亲”。 《清律集注》:(父母俱无时),当尽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如无,则从余亲尊长。 由于在传统的家庭中,实行的是父家长制原则,所以在家长决定子女的婚事上,父亲的意见要占绝对的意见。 举例:刘邦的婚事 ②主婚人的限制:居父母丧及居夫丧期间不得为他人主婚。 在中国古代,对父母之孝是顶天的大事。中国传统的礼在道德规范上可以概括为“四维”、“八德”。 “四维”是指礼、义、廉、耻。 “八德”是指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在父母或丈夫的丧期内,为其子女或其妻子作媒主婚的行为,要受到严惩。 《唐律疏议·户婚》,规定:“诸居父母丧,与应嫁娶人主婚者,杖一百”,“若居夫丧,而与应嫁娶人主婚者,合杖八十。 (2)、媒妁—月下老人 在传统社会中,父母为子女有权决定婚姻,但是并不亲自出面。而对婚姻出面进行斡旋得是媒妁。媒妁从中撮合介绍是婚姻必不可少的条件。 ①什么是媒妁? “媒妁”一词在古代有多种解释,一说是男子说媒叫做“媒”,女子说媒叫做“妁”。这种解释仅从媒人的性别上予以分别,似乎意义不大。 另一说:《说文解字》道: “媒,谋也,谋合二姓者也。”“妁,酌也,斟酌二姓者也。”后一种解释强调做媒的过程和要求,则更为合乎事理。 《礼记》道:“男女无媒不交”,“男女非有行媒不相问名。” 《礼记》郑玄注:媒者,通二姓之言,定人家室之道。 古代中最早出现“媒人”一词,是在《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一首诗中:“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②官媒与私媒 媒妁最早是由官方主宰的,在西周的时候,朝廷专设“媒氏”一官职。《周礼》:“媒氏:下士二人,史二人,徒十人。”“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 其后秦汉以来,官媒制度逐渐消亡,社会上出现了私媒,即非官方的民间媒人。未婚男女的交往越来越被限制,“男女无媒不交”成为了社会公认的准则。 东汉班固曾说:“男不自专娶,女不自专嫁,必由父母,须媒妁何?远耻防淫佚也。” 在唐朝对媒妁从法律上做出了规定:“为婚之法,必有行媒”。而且还确定了媒人的责任。如果嫁娶违律,首犯从犯要治罪,媒人也要治罪。“假有同姓为婚,…其媒人犹徒一年,未成者杖六十。” 婚姻离不开媒妁,媒妁对促成男女成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也有很大弊病。其中最突出的是,媒婆为了促成亲事,从中牟利,所言多不实之词。 明代有书称媒婆:“这壁厢取吉,那壁道喜,砂糖口甜如蜜。沿街绕巷走如飞,两脚不沾地。俏的矜夸,丑的瞒味,损他人安自己。东家里怨气,西家里后悔”。 后世将媒婆归为“三姑六婆”之中,一些文人士大夫议婚往往请同僚、朋友当媒人,而不找职业媒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由上可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传统婚姻的关键,但也是男女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的重大障碍。在中国历史上也有男女相爱,私定终身的故事。比如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 2、适婚年龄 从远古说起,杜佑《通典》:“太古,男五十而娶,女三十而嫁”。这是后人的推测,不可信。 商周时期,《周礼》道:“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礼记》:“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女子十年不出,十有五年而笄(jī)。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年而嫁。” 从人的生长发育实际情况和当时人的寿命看,《周礼》、《礼记》规定的婚姻年龄偏大了一些。 秦汉以后,婚姻年龄逐渐变通。《春秋谷梁传》称: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三十而娶。女子十五而许嫁,二十而嫁。这就说明男子二十、女子十五就可以谈婚论嫁了。 到了魏晋时期,有人提出婚姻年龄男子二十、女子十五为下限,男子三十、女子二十为上限。 唐宋时期,男子的年龄已提前到十六岁,女子提前到十四岁。司马光曾说:“男子年十六至三十,女子十四至二十,皆可成婚”。 在中国古代可见婚姻年龄日益提前,早婚现象明显,这主要是政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重庆长江师范学院科研助理招聘1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国际医学研究报告清单及规范:5-CARE Checklist 案例报告.docx
- 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doc VIP
- 武汉理工大学855信号与系统2022考研真题试卷.pdf VIP
- 爆破行业风险评价方法、爆破作业风险分级管控指南、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隐患排查清单、台账.pdf VIP
- 2025年财政部高层次财会人才选拔考试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国际贸易学_金泽虎主编_电子教案.ppt
- 2025年财政部高层次财会人才选拔考试测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医学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VIP
- 2025年职场 性格25PF测试题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