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农纪典》册与乾隆御笔书法(中).docVIP

《邵农纪典》册与乾隆御笔书法(中).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邵农纪典》册与乾隆御笔书法(中)   (接上期)乾隆皇帝喜欢写字,但很少有人称其为书法家,从书法艺术角度来看讲,他的字平整规格而缺乏才气,他仰慕魏晋的二王却少有大家的气度风范,追摹元代赵孟而无赵字的雍容姿媚,临习明代董其昌而乏董字的平淡天真,研究书法的行家戏称其书为“面条字”,是既圆且甜,缺少引动观者触觉和味觉的“糖球儿”,可以说,乾隆的书法与他的诗作一样,数量胜于质量。观察其传世书法,作品虽然从22岁持续到89岁,时间跨度长达68年,但其书法软、滑、腻的面貌却基本没有大的变化。然而,书以人贵,乾隆毕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法家,对于这样一位自古罕有的皇帝书家,其作品自然有着与一般名家书法所不同的独特价值,表现在书写内容、裱褙装池、材料质地、钤盖印章上,处处显示出一种与民间迥异的皇家气派。《劭农纪典》册正可以作为一个典型实例,让我们对乾隆御笔书法的特殊价值有直观和感性的认知:      其一,书法特殊。乾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一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个朝代,在位60年,加上三年多的太上皇帝,执政大清帝国长达64年,不仅在满清十位皇帝中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个,在中国4000多年的文明史中也堪称是“千古一帝”。乾隆在位的大部分时间里,海内承平,“天下晏安,因得栖情翰墨,纵意游览,每至一处,必作诗纪胜,御书刻石”,他的“墨宝”遍布了紫禁城的殿宇宫阙,而且随着他巡幸各地,六下江南,其“御笔”刻石、刻碑在大江南北的名园古迹中亦随处可见。同满清其他皇帝相比,乾隆帝在书法艺术上虽不能说是最有造诣的一位,却可以说是最勤勉用功的一位。所谓的乾隆御笔,有墨迹,有碑刻,有亲笔代笔之分,有真迹赝品之别,始终都笼罩着一层神秘色彩。加之他的墨迹多集中藏于大内,宫外很少流传,更使他的书迹有见首不见尾之感。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大量乾隆书法真迹正可揭示其早中晚不同时期书法的真面目,而书于79岁的《劭农纪典》册则是其晚年书法风格的代表作。   其二,内容特殊。乾隆书法最重要的部分是其手录自己的御制诗文。在谈到自己诗作时,乾隆曾说:“予向来吟咏,不屑为风云月露之辞。每有关正典之大者,必有诗记事。”他的《御制诗集》收录诗作多达41,800首,从这一点上说,乾隆堪称中国诗史上创作最为宏富的多产诗人。但乾隆不只是普通意义上的诗人,他更是一个皇帝,其诗作也因此成为乾隆朝历史的写照,成为乾隆一生政治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实录,乾隆御笔书法的价值也正在于此。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弘历御笔林下戏题诗卷》,这幅长卷为乾隆自书“林下”诗的合装,分别作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五十年(1785年)、五十八年(1793年)、六十年(1795年)、嘉庆元年(1796年)、嘉庆三年(1798年),从65岁到88岁,历时23年,均围绕乾隆60年归政传位作“林下人”的心愿而作。画心六段,分别行书自诗六首,每段用云龙纹腊笺一张,以黄绫隔水断开,相对独立,而合起来又成为一个整体。六首诗的主题相同,韵脚相同,且均作于避暑山庄,但创作时间不同,其间世事沧桑,风云变幻,乾隆做太上皇的思想和心态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运的兴衰而不断变迁。由于这几首诗分别作于归政实现过程中的不同时期和阶段,乾隆心态变迁在诗中的自然流露,便真实记录了这位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太上皇晚年的心路历程,也恰好为我们窥见乾隆生命中最后23年对作“林下人”所思、所感的内心世界提供了线索。      与《林下戏题诗》卷一样,《劭农纪典》册也是围绕乾隆一朝祭祀耕的所谓“正典”而作。虽然它书写于同一年,而不是集历年书法的合册,但录入的64首诗作从辛酉(乾隆六年,1741年)至己酉(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围绕一个母题,创作时间历经49年,极为难得。   《劭农纪典》册的内容,涉及了皇帝祭祀先农和亲耕田两个直接相连的部分,礼制繁缛冗长,相关典籍也多有记载:每年仲春吉亥,皇帝亲祀先农,列为中祀。前二日致斋,视牲,先一日告祭、书祝版、宰牲、设神座、陈供器、设乐舞等。祭日辰初三刻,皇帝出宫,盥洗就位,迎神,乐奏《永丰之章》,皇帝上香,率群臣行三跪九叩礼;初献,奠帛、爵,乐奏《时丰之章》,舞干戚之舞皇帝及群臣皆跪,司祝读祝词,安神位,皇帝及群臣行三拜礼;亚献,乐奏《咸丰之章》,舞羽之舞,献爵如初献;三献,乐奏《大丰之章》,舞、献爵如亚献;皇帝受福胙、撤馔,乐奏《屡丰之章》;送神,乐奏《报丰之章》,皇帝率群臣行三跪九叩礼;望瘗,然后诣太岁殿上香。礼成。皇帝更衣,继续行亲耕礼。   皇帝祭先农后,继续举行亲耕田礼。其仪式如下:事先由有关部门准备好各种农具、种子、耕牛等,均经阅视,从耕者有各部、院、寺、顺天府官及三王九卿,秉有耆老、农夫60余人,乐队36人,歌禾词者14人。挥五色旗者50人。届时皇帝换黄龙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