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数据库设计与运行管理规范HJ419-2008.pdfVIP

环境数据库设计与运行管理规范HJ419-2008.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环境数据库设计与运行管理规范HJ419-2008

环境数据库设计与运行管理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数据库设计与运行管理需遵循的基本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国家、省、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 环境数据库系统开发设计单位的关系型数据库设计与运行管理活动,可作为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验收环境数据库系统开发设计单位所完成的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参考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8567 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 GB 50174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HJ/T 416 环境信息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HJ/T 416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环境数据库系统 泛指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信息系统建设与运行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系统。 3.2 关系型数据库系统 以行和列组成的二维表形式描述和存储数据,表与表之间采用主键、外键方式建立关联的数据库系 统。 3.3 数据库范式 在关系型数据库中,构造数据库所遵循的一定的规则,符合某一种级别的关系模式的集合。 3.4 IDEF1X 方法 把实体-联系方法应用到语义数据模型中的一种语义模型化技术,用于建立系统信息模型。 3.5 E-R 图 实体-联系图,提供表示实体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用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4 环境数据库设计 4.1 范式设计 针对关系型数据库设计的不同要求,可以分为如下5类范式: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 第三范式(3NF),BC范式,第四范式(4NF)。 环境数据库的范式设计,应达到第三范式(3NF)的要求,第三范式(3NF)的要求如下: a) 数据表内的每一个值只能被表达一次; b) 数据表内的每一行都应当被唯一的标示; 1 c) 数据表内不应存储依赖于其他键的非键信息; d) 如果字段事实上是与其他表的关键字相关联而未设计为外键引用,需建索引; e) 如果字段与其他表的字段相关联,需建索引; f) 如果字段需做模糊查询之外的条件查询,需建索引。 4.2 概念模型设计 环境数据库概念模型是通过对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数据库管理系统的 模型,用 E-R 图表示,可以使用 IDEF1X 方法作为环境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设 计环境数据库概念模型。 4.2.1 初始化工程 从目的描述和范围描述开始,确定环境数据库建模目标,组织建模队伍,收集源材料,制定约束和 规范,通过调研业务流程、原有系统的输入输出、各种报表以及原始数据,完成环境基本数据资料的收 集。 4.2.2 定义实体 从环境基本数据资料中直接或间接标识出环境数据库的大部分实体,找出潜在的实体,形成初步实 体表。 4.2.3 定义联系 定义实体之间的联系。 4.2.4 定义属性 选择说明性的名词定义实体的属性,建立属性表。 4.2.5 定义其他对象和规则 定义属性的数据类型、长度、精度、非空、缺省值、约束规则等。 定义触发器、存储过程、视图、角色等对象信息。 4.3 逻辑模型设计 将环境数据库概念模型转换为某个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 设计环境数据库逻辑结构应选择适于描述与表达相应概念结构的数据模型,然后选择合适的数据库 管理系统。 4.4 物理设计 为环境数据库逻辑结构模型选取一个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根据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和处理的需要,进行物理存储安排,设计索引。 4.4.1 数据库物理结构的优化设计 可对环境数据库物理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使得在环境数据库上运行的事务响应时间最小,存储空间 利用率高,事务吞吐率大。 可采用合理设置数据库主键、外键,减少数据查询和磁盘输入输出时间的方式,实现对环境数据库 物理结构的优化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