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龙门石窟精选.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洛阳龙门石窟精选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中国HYPERLINK /view/786082.htm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HYPERLINK /view/471522.htm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的营造,南北长达1公里,至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HYPERLINK /view/182216.htm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HYPERLINK /view/2014007.htm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000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简介   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另外两大HYPERLINK /view/25336.htm石窟为:山西HYPERLINK /view/7398.htm云冈石窟、甘肃HYPERLINK /view/4838.htm敦煌莫高窟),位于HYPERLINK /view/373622.htm洛阳市城南6公里的伊阙峡谷,这里HYPERLINK /view/9889.htm香山和HYPERLINK /view/161855.htm龙门山两山对峙,HYPERLINK /view/471522.htm伊河水从中穿流而过,古称“伊阙HYPERLINK /view/19102.htm隋炀帝迁都洛阳后,将把皇宫的正门正对伊阙,从此,伊阙便被人们习惯的称为龙门。龙门自古为险要关隘,交通要冲,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因山清水秀,环境清幽,气候宜人,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HYPERLINK /view/5353.htm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此处素为文人墨客观游胜地;又因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故而古人择此而建石窟。这里青山绿水、万象生辉,伊河两岸东西山崖壁上的窟龛星罗棋布、密如蜂房。   龙门石窟开凿于HYPERLINK /view/32441.htm魏HYPERLINK /view/7541.htm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公元493年),之后历经HYPERLINK /view/160958.htm东魏、HYPERLINK /view/160961.htm西魏、HYPERLINK /view/50120.htm北齐、HYPERLINK /view/24003.htm隋、HYPERLINK /view/38299.htm唐、HYPERLINK /view/35374.htm五代、HYPERLINK /view/6661.htm宋等朝代400余年的营造,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从而形成了南北长达1公里、具有2300余座窟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的石窟遗存。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HYPERLINK /view/704909.htm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HYPERLINK /view/471317.htm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称为HYPERLINK /view/21183.htm微雕。   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两朝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HYPERLINK /view/7398.htm云冈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在北魏时期雕凿的众多洞窟中,以HYPERLINK /view/85791.htm古阳洞、HYPERLINK /view/9114470.htm宾阳中洞和HYPERLINK /view/471317.htm莲花洞、HYPERLINK /view/470226.htm石窟寺这几个洞窟最有代表价值。其中古阳洞集中了北魏迁都洛阳初期的一批皇室贵族和宫廷大臣的造像,典型地反映出北魏王朝举国崇佛的历史情态。这些形制瑰异、琳琅满目的石刻艺术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域外文明交汇融合的珍贵记录。   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而唐代人们以胖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fenejiar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