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武满彻多利亚地平线的音乐结构及音高组织.doc

论武满彻多利亚地平线的音乐结构及音高组织.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武满彻多利亚地平线的音乐结构及音高组织

论武满彻《多利亚地平线》的音乐结构及音高组织 巢 蓉 关键词:音乐结构 “回声”组 “和声”组 音响空间安排 乐器组比重 武满彻[Takemitsu Thoru 1930—1996 ]日本作曲家。1930年10月8日出生于东京,曾在中国滞留8年左右,从小接触日本传统音乐,1950年发表钢琴曲《缓板(Lent)两首》而受到瞩目。1955年在国际乐坛上开始崭露头角,成名之作是1957年接受东京交响乐团委托而创作的《弦乐追思曲》。在50年代,他的创作全面地吸收各种现代技法,进入60年代后,他开始形成他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音乐个性更加鲜明。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且最具影响力的日本作曲家之一。 《多利亚地平线》[The Dorian Horizon]是1966年影库塞维茨基财团委托而创作的作品。完成于同年7月,是一部为17艰险越而创作的室内乐作品。该作品获1966年度日本艺术节大奖。乐曲体现了武满彻不受传统音色、形式的束缚;对西方现代技法的运用也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用“音乐本身所要求的自然形态”进行自由创作的独特风格。 一、音 乐 结 构 乐曲结构 1、《多利亚地平线》的整体曲式结构划分为四个部分: 结 构 A B C A’ 小 节 1——9 10——107 108——151 152——183 演 奏 法 Non vibrato Non vibrato Vibrato Vibrato 泛音运用 全部运用泛音 部分运用泛音 无泛音 大部分运用泛音 写作手法 静态柱式和弦 单音点状写法 线条性写法 静态柱式和弦 乐曲开始处的A 1—5小节与A’162—166小节无论是音高、节奏还是配器均完全相同。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全曲的曲式结构成“起承转合”式。这种创作思维不仅仅体现在乐曲的曲式结构中有所体现,在重要的音乐材料—泛音的运用、写作手法方面也有所体现。而在另一重要音乐材料—演奏法方面则将A与B、C与A’划分为两个大的块状结构;前者使用non vibrato的演奏方法,后者全部采用vibrato 的演奏方法。这样在作品的音乐结构中就出现了“起承转合”和两种演奏法相互交替并于其它音乐材料叠置的两个不同层次,二者交叉进行,如同两个线条的交织。 在B连接C;C连接A”除均有完全相同的和弦构成的乐句,它们的音高相同,只是在配器上产生了变化,它们类似标点功能。见例1.1(100—107);例1.2(145—151) 第一次(100—107小节)“和声”组ff的力度近码颤音(VIB)一直到“回声”组同样以ff力度近码弓颤音在渐弱和渐渐消失。第二次(145—151小节)“和声”组p力度近码不带颤音(N.V);“回声”组mf力度近码弓颤音渐弱至ppp力度,同时也由近码演奏渐变为正常位置演奏。 2、“回声”组与“和声”组的结构安排 由于作品中有两组不同功能的弦乐组这一特殊安排,在这两组弦乐器的纵向结合上也有它一定的规律,以下是这两组弦乐的演奏音响的纵向结合状态: 结构 A B C A’ 小节 1—9 10—41 42—60 61—72 73—83 84—107 108—151 152—161 162-183 和声组安排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无 有 回声组安排 无 有 无 有 无 有 有 有 无 两组结合状态 合 合 合 合 单独将表格中的B部分抽出来看,整个B部分“回声”组的安排具有回旋性。每一次的出现都呈短小、零碎、片段的状态。将A C A’三个部分单独抽出来看:A部分无“回声”组参与演奏;C部分“和声”组与“回声”组相结合;而在A’部分中有10小节,见例1.3(152—161)的音乐全部用“回声”组来演奏,再从162小节处回到最初的无“回声”组的演奏状态。从这样的结构来看似乎又具有“起承转合”的原则。“回旋”原则和“起承转合”原则相互交织,使原本在乐曲曲式两条横向交叉的线条上又加上了两条纵向的线条,原本是平面交叉的结构成为了立体交叉的结构。 音响的空间安排(见例2) 前面说过《多利亚地平线》这首曲子是一首为17件弦乐器而作的室内乐作品。在独特的配器安排下尽显作者对音乐音响、声音方位及乐器组之间数量比重的重视并在音乐音响空间安排上作了独特的处理。将17件弦乐器分为“和声”[Haromonic Pitches]与“回声”[Echoes]两组。在舞台演奏座位安排上“和声”组被安排在靠近指挥与听众的位置,而“回声”组被安排在离指挥与听众较远的舞台深处,并在总谱上明确注明:演出是两组乐器要尽可能隔得远的放置。两组乐器摆放的位置不一样,声音来源就有两种远近不同的方位感,所产生的音响就不一样。如果形容两组乐器摆放在一起产生的音响向一堵音墙,呈块状;将两组乐器前后分开摆放产生的音响就似乎像海浪一样,第一个大浪头涌过来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