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精选.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爱新觉罗精选

爱新觉罗.启骧 为本词条添加义项名 1?个人简介2?姓氏起源 3?人物生平 4?艺术特色 5?书艺影响 6?书艺传承 展开 1?个人简介   爱新觉罗·启骧,字腾伯,生于1935年。启骧毕业于北京市土木建筑工程学校,后在北京城市建设学院学习。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师职高级工程师,1997年被聘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兼职教授。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是清雍正第九代孙。是当代中国传统书法传承人。目前,启骧先生的作品已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国际奥委会博物馆、天安门城楼、钓鱼台国宾馆、毛主席纪念堂等单位及国内外朋友广为珍藏。 2?姓氏起源   古代的女真族人并不重视自己的姓氏,皆冠以部族名为姓。比如完颜部的人就很多姓完颜,叶赫部的人就大都姓叶赫。努尔哈赤远祖姓夹古,是爱新(旧女真“按出虎部”)部族的远支。遂其一支都冠以觉罗。遂随部族冠姓爱新(满语:aisin,金的意思)又因其为远支,则冠以觉罗(满语goro或gioro,远支的意思)。遂称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其子皇太极建国清朝,效仿汉制,取消远支大宗之分,使爱新觉罗成为一个姓氏。由于古代女真族远支宗室划分详细,遂许多姓氏就出现了觉罗的划分:伊尔根觉罗、阿颜觉罗、舒舒觉罗、葛籣觉罗、西林觉罗、通颜觉罗、扈伦(呼伦)觉罗、嘉木瑚觉罗、阿哈觉罗、伊拉拉觉罗、察拉觉罗等等。诸觉罗的前两(三)个字是地名或身份,后两个字是姓。   爱新觉罗氏统治中原初期,子孙并未按照辈分命名,康熙年间才开始采用汉人按辈分取名的方法。康熙初年,几名皇子曾先后以“承”、“保”、“长”三字命名,康熙二十年才固定划一采用“胤”字,其中康熙帝之子雍正的名字为胤禛,孙辈用“弘”,曾孙辈用“永”。乾隆时,又根据他作的一首诗,定了后人用“永”、“绵”、“奕”、“载”。道光时定了“溥”、“毓”、“恒”、“启”,咸丰时定“焘”、“闿”、“增”、“旗”。1938年修续爱新觉罗氏宗谱的同时,溥仪又添了12个字,“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3?人物生平   早年受教   启骧幼年受祖父毓逖(清光绪帝禁卫军统领,与齐白石交往甚密,并在书画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在书画方面的熏陶,后受其堂兄启功的指导,在书法实践与理论方面有长足的进步,其书法曾临柳公权、二王、智永、欧阳询、赵孟頫等名家碑帖,博采众长、汲取营养,作品章法严谨,风格清秀刚劲,富有时代感,被新闻界、书法界称为工夫派、实力派的书法家。作品深受国内外人士喜爱并收藏。1990年爱新觉罗家族为亚运会捐赠书画作品近二百幅(包括溥杰、启功的作品),他作为家族的代表,在日本五个城市参展,进行书法交流活动。1991年书写的奥林匹克宪章基本原则的精制册页,做为国礼由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在瑞士洛桑赠送给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并被国际奥委会博物馆永久珍藏。 3.1?名师指点   “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这是1990年爱新觉罗启骧先生临摹启功先生的作品。其落款颇有意思。一是:“老兄佳作甚赏,以临之自慰。———启骧”。第二条则是“此吾从弟启骧,戏笑拙书,观之增愧。一九九○年春。———启功”。1990年,作为建筑业的高级工程师启骧,在书法界还是初出茅庐。从启功先生的这一题款中不难看出,这位老人对这位比自己小二十多岁的堂弟关爱之甚。   就在这一年,爱新觉罗家族四十多位书画家为亚运会捐献作品,启骧先生曾作为家族的代表访问日本。   多少年来,得到启功先生的悉心指导,启骧受益匪浅。但启功先生却十分严肃地对他说:“你的字什么时候不像我的了,那就好了。”启骧听后开始十分茫然,促使他更加刻苦,终于达到了反经合道的境界。启功说:“他的字已经没有我的“毒”了,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1994年当启骧告诉启功,想把自己多年写就的一些书作整理出版一本《启骧求教集》,启功先生非常高兴,当即提笔,改题书名为《启骧书艺集》,并在序中给与“可入百年宗匠之藩篱”的极高评价。启骧看了说:“大哥,这怕不合适吧。”启功却连连说:“合适!合适!”但事后未见付梓,原因是启骧对拟将出书的作品,有的还不满意,尚须精雕细琢。于是,冬去春来,寒暑频移,几经筛选,到1997年底方交稿出版。   每次去看望启功,启骧一定要带上自己的“作业”。1997年底,有一次带的是小楷《洛神赋》,总计九百一十一个字,每个字只有一厘米见方。当时八十五岁高龄的启功先生的视力已经很差,可他老人家硬是拿着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仔细地看完了,并谈了自己的意见。内中“翳修袖而延伫”一句的“伫”字,繁体启骧写成了单立人加一个“”,而启功先生说:““伫”字的繁体应作“”,清朝时为避咸丰皇帝的讳,也有你的这种写法,我们现在就没有必要了。”启功先生还非常严肃地说:“无论出书办展,都不能“玩票”。过去唱戏,多大的角,唱得不好,观众都会叫倒彩。你作为书法家,一点一画都

文档评论(0)

pfenejiar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