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的一代与海明威.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迷惘的一代与海明威

发展概况 一般意义上说,迷惘的一代是指经历一次世界大战的那一代人。文学上特指在一次大战期间成长起来,在1920年代建立起文学名声的的那一代美国作家。 主要作家有海明威、派索斯、菲茨杰拉德、肯明斯、福克纳等。 他们在战前都是不到20岁的年轻人,响应政府的号召走上战场。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性和非正义性,以及它给人类造成的灾难,在身心两方面都蒙受战争的创伤。回国后又找不到出路,于是灰心失望,通过文学形式表现自己的经历和苦闷,形成一个松散的但很有影响的文学团体。 命名来由 “迷惘的一代”这个名称是20年代旅居法国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露特.斯坦因提出的。 斯坦因对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 后来海明威将这句话写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扉页上。 共同特征 迷惘的一代是个松散的文学团体,并没有共同的纲领和组织。但他们无论上思想上和艺术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1. 相似的参战经历和厌战,反战情绪。 2.迷惘的情绪。 A、失落。 他们在战争中失落了青春年华,也失落了理想。感到自己上当受骗。从小接受的一套传统的道德、宗教和伦理标准动摇了。 B、迷路。感到无路可走。“所有的战争都已结束。所有的信仰都被动摇。”他们被战争逐出了生活的常规,不能适应正常的日常生活。于是沉溺于无所事事的状态。过着一种波西米亚式的流浪生活,酗酒,赌博,谈恋爱,寻找刺激,希望以此摆脱精神上的苦闷。 3. 思考战争与社会和人生的关系,特别是思考和关心战后青年一代的命运。着力描写被战争逐出生活常规的人们的痛苦和追求。 4. 艺术上力图冲破传统,追求艺术创新,广泛使用象征、意识流等现代派手法。 海明威 1899-1961 人生来就不是被打败的,你能够毁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生平和创作 1899年7月21日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郊区橡树园。父亲为一外科医生。 1917年夏天中学毕业后赴欧洲战场。 20年代在巴黎过流浪生活。 《在我们的时代》 (1924) 了解海明威的关键隐藏在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其中第一篇《在印弟安人营地》预示了海明威父子日后的命运,自杀。主要人物尼克.亚当斯在此后的小说中不断重现。 尼克.亚当斯=海明威? 尼克.亚当斯不断变换名字,在海明威的长篇和短篇小说中重现,成为一个挥之不去的重要角色。 两个主要特征:首先是创伤。主要是心理上的。因为过早地看到了流血和死亡,从此再也无法回到童年的天真状态。其次是长期过一种脱离有组织的社会生活,以至无法适应正常生活。 《太阳照常升起》 (1926) 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 战地记者杰克.巴恩斯参战后受伤,被战争阉割了。战争摧毁了人的生命力及其延续。他以各种不同的方式逃避现实,摆脱创伤:喝酒,钓鱼,看斗牛,赌纸牌,谈恋爱。但精神上更加痛苦。与他一起还有一批同样被战争逐出生活常规的伤兵和逃兵,与他干着同样的事,住在巴黎的公寓里鬼混,打发日子。 书名的象征意义 小说书名来自《圣经》传道者书。“虚空,虚空,一切皆空。太阳照常升起,太阳底下无新事。” 小说的情节都是讲无聊的吃喝玩乐。什么事都毫无成就,情节兜了个圈子又回到原地。就像太阳上升后,也不过是为了下落,第二天照常升起。小说把一代人的精神苦闷和迷惘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永别了武器》(1926) 继续迷惘的主题。 小说标题 (A Farewell to Arms) 的双关含义。 主题情节从战争与恋爱两方面平行展开,微妙对应,寓意完全一致:人生不论是私生活还是社会生活,都是一场徒劳的斗争,一无所获,只有一个全盘皆输的结局。 “肚破肠流的尸体上没有美可言,炮弹休克的士兵身上没有尊严。牺牲只有不必牺牲的人说来是高尚的。战争没有什么伟大,神圣或光荣可言。战争就是血泊,就是地狱,就是黑暗中痛苦的嚎叫。残酷无情,毫无意义。” 走出迷惘 《有与无》(1937)是个转折点,表明海明威从迷惘中走出,也从脱离正常生活轨道的孤独中走出来,明白了一个道理:“在现代世界上,谁也不能孤独地有所作为”。 《丧钟为谁而鸣》(1940) 小说标题借用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的布道辞: 每个人都不是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个岛都是大陆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角。人和人类是不可分的。所以不必派人打听丧钟为谁而鸣——不论是谁,钟声为你而鸣。 在这本书中,海明威改变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