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正揆理论精选.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程正揆理论精选

第三节 程正揆的绘画理论及绘画艺术风格特征 应该说,程正揆的论画思想和他的绘画艺术都表现了他自身性格和思想观念的某些方面。这特别表现在他对待古人的态度,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上,也表现在,他能从自己的艺术实践出发,坚持以我为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的创造作用,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画风。他的绘画艺术正是他“由山水而性情,由性情而笔墨”的创作观指导下的产物。从本节开始,我们将全面分析程正揆的绘画理论以及他的绘画艺术。为了论述方便,不致迭床架屋,在论述程正揆的绘画理论时,我们将直接联系到他的绘画艺术的相关方面,并以一小节结合具体作品来概括其艺术特征,以期对程正揆的绘画思想和其艺术特征能有全面、整体的认识和把握。 (一)“眼界尽古人神髓,足迹尽天下名山”--程正揆论师法古人和师法自然 与明清之际众多的书画理论家一样,程正揆也主张从古人那里吸取艺术的养分。所不同的是,他主张师古而不泥古,反对刻意地摹仿古人作品和简单地学点古人皮相。他说: “凡书画不贵临摹某家某体,一入此径,便是优孟伎俩。米元章云:‘脱尽二王恶体’,盖为学二王即成恶体也。” 这段引文中,他说的“不贵”二字是有的放矢。在当时画坛,确有一些人墨守成规,述而不作,把古人看得高不可越,动辄以学某家,似某家,仿某家相标榜。对于这种仿古摹古的风气,程正揆提出了批评并进一步指出这种一味摹古的弊端之所在:“无正法眼,不知古人用意到笔不到之妙,徒执死板丘壑,仅效其位置之重叠,着色之青绿,于皱染处、变化处总在梦中,故习而成画匠手,安得不俗?”就是说,没有正确的审美眼光,不知古人用意到笔不到的妙处,盲目临摹古人皮相,自然落入俗套,久之便成画匠。他还反对学某家在形似上达到“毕肖”的地步,主张在学习古人中加入自己的东西,从古人那里脱出,自成一家。他赞赏唐寅学李唐的态度: “伯虎笔气清古逼人,却不落纤巧一路,乃画中贵品也。学晞古无晞古到家处,是善师古也。”他这里说的“学晞古无晞古到家处”,意指向李唐学习,但不是全部照搬李唐,不可画出的作品仍是李唐的面貌,而应该能够从中吸取我所需要的东西,这正是他所提倡的向古人学习的方法。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具“正法眼”而“善师古”呢?也就是说,如何能从“师古”之中捕捉住古人的精神来为我所用呢?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熟游”,要能做到“眼界尽古人神髓”。他说“荆关墨妙,已作广陵散。灵光岿然唯北苑风雨归舟、巨然萧翼赚兰亭。二图予皆得熟游,了然心目间二三十年。”(《自题画》)从熟看中去领会,再从领会中去化育为自己的东西。因此,在学习古人的过程中,关键就是要能做到“会其神骨”。他还说道 : “学宋人画易实,其弊也俗,学元人画易虚,其弊也靡,明乎入实出虚之理,于绘事思过半矣。” 宋画的造型严谨,笔致规矩,画中景物清晰实在,写实性强;而元画则造型自由随意,笔致潇洒,画面潇散空灵。因此,在学宋画时,应该看到“形似”背后的“神骨”,而在学元画时,须看潇散空灵中谨严的法度,若一味空灵,势必混沌一片,空洞无物, 走入“靡”的弊病。他强调的正是对“古人神髓”的眼界,也就是要培养锐利的眼光。这是有着一定现实意义的。 程正揆还谈到了“悟”和“法”的观点: “琴棋书画未技也,而道存焉……原非师传,在悟尔。” “识正脉又得真传,功夫到、参悟到,实际处得力,自有效,不受人欺。若徒向口耳形迹边求之,天地悬隔矣。” 他这里是借用禅家的“悟”来比喻对艺术作品下一番内省功夫。他又讲到如何用“法”的问题:“元四大家直接别传,各出手眼,不相蹈袭,俱是古法而不用古法”,“得意忘言, 得心应手,方能下笔时风雨鬼神,若在腕肘,无一法无非法,如禅宗喝棒并驰,目不及瞬”。 我们注意到他讲到如何用法的问题时,貌似自相抵牾,实际是将用法与不用法,无法与有法辨证地统一起来了。“俱是古法”强调了“学古”的广度和深度,“不用古法”强调的正是“参悟到”,从古人脱出,不为古人牢笼所囿。这与他所说的“无一法无非法”是一个道理,虽然表面上看没有用到什么“古法”,实际每一处都是从“古法”中化出。这与董其昌所说的“不能尽法而遽事舍法,则为不及法”(28)实出一辙。 那么程正揆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又是如何“师古”的呢?这与他收藏家的身份是不无关系的。程氏一生倾其所有,大力收藏历代名画。经他收藏题跋的名画就有如王维《江干雪霁卷》,周文矩《十八学土图》,倪瓒《鹤林》、《松林亭子》、李公麟《龙眠山庄图》、黄公望《秋林》等历代大师作品。这一方面出于他欣赏的癖好,更主要的是,他是为了要直接向这些前辈大师学习,以免上“画师口诀”和赝品的当。他说道:“树是梅花山一峰,拈来何意不雍容。画师口诀传家数,早隔云烟几万重。”这样的认识对于他做到“善师古”、“真师古”是不无帮助的。在向古人学习上程正揆

文档评论(0)

pfenejiar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