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 编辑对图书的专业认识精选
第二章 编辑对图书的专业认识
第一节 认识书的历史
一、历史上各类图书形制的演变及其特点
(1)甲骨文:
最早的书籍,可追溯到远古时代。当人们将文字、符号依附在兽骨、兽皮、青铜、陶器等材料上时,书籍的雏形就出现了。后来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逐步发展,又经历了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的演变,书籍的材质和形式也随之逐渐完善。
(2)玉版
《韩非子·喻老》中有“周有玉版”的说法,又据考古发现,周代已经使用玉版这种高档的材质书写或刻文字了,但由于其材质名贵,用量并不是很多,多为上层社会的用品。
(3)竹简木牍
中国正规书籍的最早载体是竹和木。把竹子加工成统一规格的竹片,再放置于火上烘烤,蒸发竹片中的水分,以防止日久虫蛀和变形,然后在竹片上书写文字,这就是竹简。再将这些竹简以革绳相连成“册”,称为“简策”。
4)缣帛
缣帛,是丝织品的统称,与今天的书画用绢大致相同。在先秦文献中多次提到了用缣帛作为书写材料的记载,缣帛质轻,易折叠,书写方便,尺寸长短可根据文字的多少,裁成一段,卷成一束,称为“一卷”。缣帛常作为书写材料与简牍同期使用。简牍和缣帛作为书写材料的形式被书史学家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书籍。
(5)卷轴装
卷轴装是指将印页按规格裱接后,使两端粘接于圆木或其他棒材轴上,卷成束的装帧方式。卷轴装是由简策卷成一束的装订形式演变而来的。其方法是在长卷文章的末端粘连一根轴(一般为木轴),将书卷卷在轴上。
到了后来,卷轴装的装帧越来越美观。卷轴装的精致主要表现在轴、签、丝带上,如用钿白牙轴,配黄带红牙签;用雕紫檀轴,配紫带碧牙签以及记录书名卷数的签牌等,形制和色彩、坚牢度都非常出色。
韩愈《送诸葛亮觉往随州读书》诗称:“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
(6)经折装
经折装是在卷轴装的形式上改进而来的。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阅读书籍需求的提高,卷轴装的许多弊端逐步暴露出来,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因为看阅卷轴装书籍的中后部分时也要从头打开,看完后还要再卷起,十分麻烦。经折装的出现大大方便了阅读,也便于取放。
经折装
经折装又是首先用于佛经的一种装订形式,所以经折装又称为梵夹装,是仿印度贝叶经的一种装帧形式。书页为长条形,中有二孔,顺序穿线,前后用木板作封。流行于唐、五代。今藏文佛经仍多有用这种形式的。
这种装订形式已完全脱离卷轴,采用的是一种全新的书籍保存和装帧思维。从外观看,它近似于后来的册页书籍,是卷轴装向册页装过渡的中间形式。经折装虽起源于唐代,但至今仍在使用。
(7)旋风装
旋风装是中国古代图书的一种装订形式,亦称“旋风叶”、“龙鳞装”。唐代中叶已有此种形式。旋风装由卷轴装演化而来,它形同卷轴,其形式是:长纸作底,首页全裱穿于卷首,自次页起,向左裱贴于底卷上,如鳞状有序排列。旋风装是对卷轴装的改进,是一种过渡形式。
还有一种旋风册装,类书页长卷折叠,页首页尾以纸相连,书折纸背不与此纸粘连,故一经打开,折叠页弹出,状如旋风,故名。如现存故宫博物馆的唐代珍本古籍、唐人吴彩鸾手写的《唐韵》。
(8)、蝴蝶装
它出现在经折装之后,由经折装演化而来,约出现在五代后期,盛行于宋朝。
蝴蝶装是宋元版书的主要形式,它改变了沿袭千年的卷轴形式,适应了雕版印刷一页一版的特点,是一重大进步;而且它首创的版面规格形式、版面规格形式的装饰、书籍的版权和目录、注文的排列形式等都为后来的书籍所效法。
蝴蝶装的做法是将印页沿中缝向内折叠,按书页顺序撞齐,沿折缝一边用浆糊粘牢,用厚纸包封后三面裁切。《明史?艺文志》:皆宋元所遗,无不精美。装用倒折,四周外向,虫鼠不能损。但这种版心向内的装订形式,会使人翻阅时遇到无字页面,同时版心易于脱落,造成掉页,所以后来逐渐为包背装取代。
蝴蝶装书册(字面里折,背白面在外)
蝴蝶装的版面(四面空白为切口,中间为版心)
(9)、包背装
包背装就是将纸反折,白面折进去,即将印好的书页版心向外对折,书口向外,然后用纸捻装订成册,再装上包背纸,这就是包背装。包背装出现于南宋,盛行于元代及明中期以前。
清代宫廷图书如历朝实录、《四库全书》也采用这种装订形式。包背装改变了蝴蝶装版心向内的形式,不再出现无字页面,但未解决易散脱页的缺点,所以后来又发展出了线装形式。
包背装的版式(版心在两边,切口在中间)
包背装的装订特点示意图
蝴蝶装和包背装的书页翻阅区别
(10)、线装书
线装书是传世古籍最常用的装订方式。这种装订形式是由包背装转化而来的。它与包背装的主要区别是:(1)改纸捻穿孔订为线订;(2)改整张包背纸为前后两个单张封皮;(3)改包背为露背。这种装订形式可能在南宋已出现,但明嘉靖以后才流行起来,清代基本全部采用这种装订形式。其特点是解决了蝴蝶装、包背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