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节选)课堂实录.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听听那冷雨》(节选)课堂实录

《听听那冷雨》(节选)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1、品味情景交融的意境,欣赏独具魅力的语言。 2、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师:有一个人曾深情地说过这样的话: [幻灯片]“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 同学们,从这三句话当中,你能否猜测一下这应该是怎样的一个人?找同学来说说。 生1:中国人,怀有强烈爱国情怀的人 生2:诗人,浪漫的人(笑) 生3: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 师:就是这样一位“东方赤子”却远离祖国怀抱43年,几十年,他经历了离别家园的痛苦,浪迹天涯的辛酸,却始终在精神上与祖国血脉相连。他的作品中充满乡土观念,去国怀乡之感,思乡思亲之情,他就是余光中(图片)[幻灯片] 二、简介作者及创作情况 师:谁能谈谈你所了解的余光中? 生4:余光中,中国现代作家,评论家。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1948年随父母去了香港,1949年迁居台湾,之后,就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1992年,他终于回到魂牵梦萦的大陆。 生5:余光中自称“诗歌、散文、评论、翻译”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现已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13种,当然这都是我翻阅资料查到的数字(笑)。 生6:我再补充一点,他的诗《乡愁》写得很好。 师:你能给大家朗诵一遍吗? [生6:背诵《乡愁》其他同学也跟着背诵了起来。] 师:好,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游刃有余,相当了得,有人说余光中是中国最好的散文家之一,他的散文雍容华贵,透着一种诗意和古典神韵,有一种中国的文化底蕴,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听听那冷雨》[幻灯片] 三、进入文本 师:同学们,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时,你心中有什么样的疑问? 生7:他为什么要听雨? 生8:为什么 听到的是冷雨? 生9:他听到了什么? 师: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共同来一个个解决。其实对于雨的描写,文学作品当中比比皆是,例如,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雨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称雨为“喜雨”“好雨”;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中写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称雨为“寒雨”,那么余光中为什么听到的是“冷雨”?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然后找同学来谈一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全体学生大声朗读课文5分钟] 师:谁愿意来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生10:应该是因为作者远离大陆内心产生了凄凉感,所以听到的便是“冷雨”了。大概是这样。 师:听你的语气好象对自己 的回答特别不自信,请相信自己的感觉,大胆张开口,我们是不是应该鼓励她一下。(掌声) 师:她说得有道理吗?文中哪里有体现? 生11:我觉得她说得很有理,文中多处有体现。第1段写道: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里面包含了作者内心无尽的忧思、感慨、乡愁。 第5段中写道: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落叶,听上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更笼上一层凄迷了。“凄迷”中更多了一种怀乡之痛,所以作者听到的是“冷雨”。 生12:我认为“冷”还有另一层含义。文章入笔的雨是春寒料峭时的雨,所以,“冷”也是雨给人的外在的实在的感受。 师:说得非常好。我们来梳理一下。 [板书:冷 凄凉 乡思乡愁] 师:作者说: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那么走入霏霏冷雨他想到了什么? 生13:想到了“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 生14:想到了“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生15:想到了: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二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 生16:想到了:“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 师:是的,作者想了许多内容,老师也归纳了一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幻灯片]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的那一块土地 江南的杏花春雨 叫赤县神州的那片土地, 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境界,仍须回中国。 瓦屋听雨,回忆的音乐 公寓时代的台北没有音韵的雨季,黑白的默片 师:这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17:乡思、乡愁 师:我们看作者在雨中还想到: [幻灯片]中国美丽的方块字 宋代米芾父子的山水画 南宋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王禹偁的听雨竹楼《黄冈竹楼记》 这都是什么内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