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第29课《推敲》学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二上册第29课《推敲》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 2.理解短文内容,了解“推敲”这一典故的由来,体味“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道理。 3. 学习通过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胡仔,北宋文学家。自号苕溪渔隐,著《苕溪渔隐丛话》共100卷。清代收入《四库全书》。 人物资料 韩愈(七六八-八二四),字退之,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贞元八年(七九二)进士。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后于穆宗时,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亦作阆仙。唐朝著名诗人,早 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还俗,他做诗的态度很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一、初读文章 1.为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吟哦( ) 并辔而归( ) 苕溪( ) 2.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1)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2)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二、疏通文意 1.参照注释或利用工具书,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词义。 (1)始欲着“推”字。 (2)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3)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4)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5)遂并辔而归。 2.翻译下列句子。 (1)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2)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3)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4)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3.再读文章,了解故事情节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三、深入探究 1.“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运用了怎样的修辞?“僧敲月下门”一句,韩愈说“作敲字佳”。这样说有什么根据?你认为哪个更好?理由是什么? 2.本文通过什么方法刻画人物(贾岛与韩愈)? 3.短文意在表现贾岛怎样的精神和态度?请用杜甫的一句诗来评价贾岛的这一做法。 4.运用炼字的方法,说说下面的诗句能不能用括号里的诗句代替。 (1)春风又绿江南岸 。 (春风又到江南岸 )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随风潜入夜,润物竟无声) ?知识链接 1. 动作描写: 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叫做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2. 炼字:就是在写作时斟酌字词,使语言简洁优美,古代作家非常讲究炼字。一首诗不一定字字都炼,需要炼的只是处在关键位置的字,字选好了,整句诗的内容就会变得生动、鲜明,正所谓“着一字而境界全出”。 四、积累迁移 学习了本文,你对古人“炼字”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一定有许多的感悟,把你的心得写下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附参考答案和思路提示 一、初读文章 1. 吟哦( yín é ) 并辔而归( peì ) 苕溪(tiáo ) 2.(1)时/韩愈吏部/权/京兆。(2)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二、疏通文意 1.(1)着:用。(2)吟哦:吟诵。 时时:不停。(3)权:代理。(4)左右:随从人员。具对:详细回答。云云:如此。(5)辔:缰绳。 2.(1)于是在驴背上吟诵起来,不停地举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势。 (2)当时吏部侍郎韩愈代理京兆尹。 (3)随从人员拿住他带到韩愈跟前。为了解释冲撞的原因,贾岛详细地陈述了自己炼字未定的情形。 (4)长时间在一起讨论诗歌创作,跟贾岛结为好朋友。 3.贾岛为炼字于驴上吟诵,不小心冲撞韩愈,韩愈给他建议并成为好友。 三、深入探究 1.对偶。“敲”字好,理由:用“推” 字,说明门是虚掩着,一推就开,夜还不算深;用“敲”字,说明屋的主人已睡熟,只好敲门来唤醒他,可见夜已深沉。此外,在月色皎洁的夜晚,鸟儿栖息,夏虫唧唧,老僧前来拜访,一阵“笃笃”的敲门声,声响虽不大,但由于万簌俱寂,竟惊动了从未闻过如此喧嚣的宿在池边的鸟,这样响中寓静,以响衬静,达到了静中更静的效果,用“推”字是表现不出来的。这样看来,确如韩愈所说的“以\\\敲\\\字佳矣”。 2.通过人物动作刻画人物形象,写贾岛苦吟的多重动作:驴上得句、驴上炼字、驴上吟哦、引手作势、冲撞仪卫队,生动勾画出诗人痴迷癫狂的形象。 3.表现了贾岛写诗时在遣词造句方面的精益求精的精神,对用语言的一丝不苟。 杜甫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4.(1)代替不好。王安石在写《泊船瓜洲》一诗时,“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最初先写“春风又到江南岸”,“到”字不会让人感到新奇、感到陌生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