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5章多元函数微积分-高等数学.ppt
Ⅰ、分割(化整为零) Ⅱ、取近似(不变代变) Ⅲ、求和(积零为整) Ⅳ、取极限(无限逼近) 定义5.10 即: ★理解 几何意义: 二重积分的性质: 二重积分的计算: 若 如图: 由定积分的定义知,其面积为: 同理 积分过程: X 型区域 Y 型区域 由此可知: 既X又Y 型区域 非X非Y 型区域 若 ★注意 解法一,将其视为X型区域 例30 解法二,将其视为Y型区域 解,如图 例31 续 续 复杂 解 如图 例32 有: 同理 推广 ★注意 答: 练习 答: 练习: 答: 练习: ★注意 解 例20 解 例21 解 例22 解 例23 续 解 例24 续 全微分形式的不变性 即: 解 例25 多元隐函数求偏导数与一元函数求导数方法 类似,其实质都是应用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2、多元隐函数求导方法 求由方程 所确定的隐函数 的偏导数 例26 下面通过实例来求多元隐函数的偏导数。 所以 同理可得 例27 求由 确定的函数 的偏导数 求偏导数得: 解:方程两边同时对 所以: 同理可得: 五、多元函数极值 函数的极值对于许多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一元函数微分学中,用导数来求函数的极值。 现在将借助于偏导数来讨论多元函数的极值问题。 由于三元以上的多元函数的极值与二元函数类似, 为此只讨论二元函数的极值问题。 1、极值 类似地, 证明 定理5.3 定理5.4 (充分条件) 从上述定理得求极值的步骤: 解 例28 续 解 例28 续 解题的步骤和判定的方法 ★注意: 2、最值 解 例29 续 引例 曲顶柱体的体积 六、二重积分 1)上述极限的定义实际上是一元函数极限定义的推 广,所以有关一元函数的极限运算法则同样可以推广 到二元函数. ★注意 3)上述极限定义不能用以求二元函数的极限,但可以 用该定义判定二元函数的极限不存在,即:只要有两条 路径极限不同,该函数极限就不存在. 求 例7 解:一元函数求极限的方法中有分子(母)有理化 的方法,该方法也适用于二元函数求极限的运算。 例8 (待续) (续) 2)二元函数的连续性 二元连续函数也具有一元连续函数的相同性质, 如连续函数的和、差、积、商、复合仍是连续函 数;多元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域内是连续函数等。 因此,要求多元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域内任一点处 的极限值,只需要求出函数在该点的函数值即可。 求极限 例9 解: 三、偏导数与全微分 1、偏导数 计算方法: 一元函数的求导法则及其公式同样适用于多元 函数求偏导数。 显然, 解 例10 (待续) 法二 (续) 解 例11 ★注意 等为一整体记号,不象 可视为分子分母之商. 解 例12 几何意义 ★注意 因为: 可导与连续的关系: 又如: 如: 定义: 2、高偏导数 解 例13 例14 求函数 的二阶偏导数. 解: 定理5.1: 对于更多元或更高阶仍然成立. 由上例,两个混合偏导数虽然求导次序不同, 其结果却相等,但是并非在所有情况下这个结 论都成立。 关于混合偏导数,有以下定理: 证明 例15 全增量: 3、全微分 解 例17 解 例16 例18 解 应用全微分进行近似计算: (1) (2) (3) 这三个是常用的近似计算公式. 解 例19 四、多元复合函数与隐函数求导法则 定理 1、多元复合函数求导法则——链法则 高 等 数 学 第5章 多元函数微积分 主要内容: 一、空间几何简介 二、多元函数 三、偏导数与全微分 四、多元复合函数与隐函数求导法则 五、多元函数极值 六、二重积分 一、空间几何简介 1、空间直角坐标系 规定: 通常: 规定: 另外 如下图: Ⅱ Ⅲ Ⅷ Ⅵ Ⅶ Ⅰ Ⅳ Ⅴ 坐标面xOy 坐标面yOz 坐标面zOx 点的坐标 反之,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规律: 2、空间任意两点间的距离 定义了空间点的坐标,就可以利用坐标计算空间 任意两点间的距离. A B P1 P2 x y z 由图: 根据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 公式可知: 从而有: 此即为空间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特别地,任一点 与原点 的距离为: 证明: 例1 解 例2 定义: 3、曲面与方程 例3 求与两定点 和 等距离点的 轨迹方程. 和 等距离的点为 ,由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 解:设与点 依题意有 化简得: 可以证明,所有空间平面都可以用三元一 次方程表示; 反过来,任何一个三元一次方程的图形都 是空间的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500kV变电站断路器加装光CT方案.doc
- Blaze & Bazel概述-Google的分布式构建系统.ppt
- BM8320数字多用表-学生实习装配前学习演示资料.ppt
- RFID原理与应用技术.ppt
- 《发挥民间投资作用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材料.doc
- 《预算单位公务卡申请表(个人卡)》填表注意事项.doc
- 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2016年统计年报和2017年定期统计报表).doc
-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下半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doc
- 六年级小升初数学毕业考试卷(含答案).doc
- 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