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前郊祀迎送神曲的形成与演变
PAGE \* MERGEFORMAT12
唐前郊祀迎送神曲的形成與演變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 殷善培
一、郊祀禮樂沿革
郊祀是歷代最重要的國家祀典,狹義的郊祀指祭天 近年有關郊祀禮最新的研究成果,請參見甘懷真,《皇權、禮儀與經典詮釋:中國古政治史研究》(上海:華東大學出版社,2008),徐迎花《漢魏至南北朝時期郊祀制度研究》(黑龍江:黑龍江人民出版,2009)。
,廣義的郊祀除了祭天之外,還加上了與天相對的地,及日、月、星辰、社稷等 歷代史書禮志、樂志中郊祀均採廣義,五郊迎氣、明堂、雩祭、藉田等吉禮都屬郊祀範疇。,
。「郊」原指距國都百里,也就是都邑之外的泛稱屬於方位上的概念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距國百里為郊」(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72年)
,何以成了祭天的稱呼?傅亞庶認為「郊」承繼自遠古焚巫以祭天的風俗,「郊」字甲骨文「烄」从火从交,像人雙足交叉立於火上之狀。但焚巫以祭天意在祈雨,並非祭天的常典與郊天的常祀並不相同。徐旭生認為郊即高,封土以祭的意思 徐旭生,《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增訂本)》(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頁80。
,楊天宇從之 楊天宇,〈關於周代郊天的點、時間與用牲——與張鶴泉同志商榷〉,史學月刊,1991,第五期。
,這與李學勤〈釋「郊」〉認為甲骨文中的「蒿土」、「膏土」均應讀為「郊祀」,從「高」、「交」得聲字多通假頗為接近 李學勤〈釋「郊」〉,收在《李學勤集》(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李氏以為甲骨卜辭中的「毫」、「亳社」均應讀為「郊」、「郊社」。
,這可能比較接近事實。也就是:本指封土為壇以祭的「蒿」,祭祀地點往往在國都之外的「郊」,後世遂統名祭天為「郊」。《尚書.召誥》「若翼日乙卯,周公朝至於洛,則達觀于洛。越三日丁已,用牲於郊,牛二。」裏的郊已經不止是地理距離,而是兼有祀名之意了。
秦以前郊天儀式難以詳考 參見:楊天宇〈西周郊天禮考辨二題〉,文史哲,2004年第3期(總282)期,頁91-6;楊天宇〈關於周代郊的地點、時間與用牲:與張鶴泉同志商榷〉,史學月刊,1991年第5期,頁6-11,李白〈周代郊天禮的起源、命名、時間及用牲考辦〉,歷史教學,2011年16期(總629期),頁68-72。
,《詩經》三頌既為祭祀之樂理當有郊祀之作,只是禮文難徵,〈詩序〉雖云〈周頌.昊天有成命〉是「郊祀天地」,但疑之者甚眾 如朱熹即認為是「祀成王之詩」(《詩經集傳》,台北:蘭台書局,民國68年,頁225);屈萬里認為是「《詩經詮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83),亦認為是「祀成王之詩」,頁561。
;周頌.思文〉情況也一樣 李白,〈《詩經.周頌.思文》主旨辨正〉,綏化學院學報,第30卷第1期(2010年2月),頁83-86)
,所以無從得知完整的郊祀典制。至於《楚辭.九歌》也有認為乃楚之郊祀歌,但同樣聚訟紛紜 聞一多、孫作雲主此, 周勛初力斥之,參見周勛初〈九歌新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頁3-21
。
至於秦代的郊祀就清楚多了。秦於春秋初期封侯,秦襄公八年(770BC)「自以為主少皞之神,作西畤,祠白帝」(《史記.封禪書》),「畤」指秦地神祠 ,這是史載秦國祀帝之始 。其後文公「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史記.封禪書》),德公遷都雍「用三百牢於鄜畤」(《史記.封禪??》),秦國諸公對白帝似乎特別致意,這是因為秦人視白帝為始祖,祀白帝的西畤、鄜畤其實相當於宗廟而非天帝 。不過,隨著秦勢力的崛起,秦宣公(672BC)「作密畤于渭南,祭青帝」,秦靈公(422BC)「作吳陽上畤,祭黃帝;作下畤,祭青帝」。鄜畤、密畤以及吳陽的上下畤都在雍都附近 ,這就是有名的雍四畤,祭祀青赤黃白四帝。青赤黃白不能不讓人聯想到五帝,五方帝獨缺黑帝似乎令人不解。原來在五德終始的觀念下,秦已自居水德,明顯就是以黑帝自居 。劉邦入關的「乃立黑畤,命曰北畤」,分明就是襲秦之水德而代之,黑畤加上早先的雍四畤就成了雍五畤。漢高祖雖只令有司進祠而未郊雍,但西漢諸帝的郊雍就是郊雍地的五畤。
惠帝一朝的郊祀活動史無記載,漢代皇帝的郊雍始於文帝十五年(165BC)夏四月。文帝的親郊與黃龍見於成紀大有關係,這時主漢為土德的公孫勝一派壓倒了主水德的丞相張蒼,文帝令公孫勝草擬改曆服色等事,且冀親郊以答天,議下有司,「而有司皆曰:『古者天子夏親郊祀上帝於郊,故曰郊。』於是夏四月,文帝始幸雍郊見五畤,祠衣皆上赤。」(《漢書.郊祀志》) ,其後更因辛垣平的建議在長安城外渭水之北,設立了渭陽五帝廟,地位等同於雍五畤,這幾乎已是「郊」了。不可否認,這時的文帝的確頗有改制企圖,接著令博士諸生從六經中做〈王制〉,且謀議巡狩、封禪,如果真順此發展,漢代第一個改制的君主將是文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