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总结报告(2001-2005)
PAGE
PAGE 1
教育部麻醉学重点学科建设报告(2001-2006)
黄宇光 李立环 孙莉 邓小明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麻醉学系
本学科建设情况基本概况
(一)学科组成
本学科是教育部麻醉学重点学科,由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附属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医院、整形医院、阜外医院麻醉科和体外循环科联合组成,是国家教委博士学位授予点,麻醉学博士后流动站,卫生部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国家新药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研究基地,国家级心血管药物基地,国家级心血管麻醉继续教育基地。
(二)人员构成
现有教授18人,副教授35人,讲师67人,共126人;
博士生导师8名,硕士研究生导师9名;
具有博士学位者39人,占31%(39/126);
中青年(45岁以下)98人,占77.8%(98/126)。
(三)科研工作
主持卫生部行业专项基金一项
参加并完成国家“十五”攻关课题(麻醉部分)研究3项;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参加1项;其中完成2项,在研3项;
参加并完成卫生部临床重点项目基金课题(麻醉部分)2项,北京首都发展基金1项(麻醉部分);
承担省部级基金课题11项,完成6项,在研5项;
承担其它类基金课题34项,完成22项,在研12项;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奖3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一项,全国高等学校医药优秀教材三等奖1项,其他各类科研奖30项;
完成5项进口药、13项国产新药的临床药物验证
在国内首次建立恶性高热易感者实验室诊断方法并开展家系研究;
获专利共10项;
发表论文298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0余篇。
(四)临床工作
规范化内分泌疾病麻醉,协助开展微创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包括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成功实施复杂嗜铬细胞瘤(包括心脏嗜铬细胞瘤)切除术;
成功实施全主动脉弓置换、复杂先心病手术、心脏移植、肝移植、气道肿瘤等重大手术的麻醉;
规范化急慢性疼痛治疗,引进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PCA)技术及急性疼痛咨询服务(Acute pain service,APS)模式;
规范化困难气道管理;
手术室外诊断性检查和微创治疗的规范化镇静/镇痛
开展围术期节约用血及血液保护;
开展体外膜肺辅助业务,保障心脏重大手术的成功实施;
开展心脏快通道麻醉,节省医疗资源;
规范化临床药理研究。
(五)国际学术交流
组织大型国际麻醉会议6次;
参加国际会议大会交流、讲座12次;
建立长期国际学术交流项目6项;
承办国际学术期刊《Anesthesia Analgesia》、《Update in Anesthesia》、《Anaesthesia》中文版编审和发行工作。
二、建设规划完成情况
(一)、本学科学术团队建设情况
经过5年的积极努力,麻醉学教育体系得到进一步加强,麻醉学研究领域不断加深,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和深入,基本实现了本学科点拟定的“十五”建设目标。本学科逐渐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团队,在学术团队的建设方面具备了一定的规模。
学术团队情况
名称 人数
博士生导师 8人
硕士生导师 9人
国际麻醉研究学会(IARS)委员 1人
国际麻醉药理学会(ISAP) 1人
世界麻醉医师联合会委员 1人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CALC)常务理事 1人
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 1人
中华麻醉学会常委 3人
中国麻醉医师协会副主委 2人
中国体外循环学会主任委员 1人
中华医学会科普人才库专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