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导游资格考试之碑林博物馆精选.docVIP

陕西导游资格考试之碑林博物馆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西导游资格考试之碑林博物馆精选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 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 ??? 西安碑林博物馆,是我国收藏古代碑石时间最早,名碑最多,数量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这里有3000多件碑刻,10000多件藏品,拥有国家级文物19件(组),它将西安孔庙、西安碑林、汉唐石刻集于一处,以它最为经典的东方传统文化和独具魅力的石刻艺术而闻名海内外。 ? ??? 孔庙旧址是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置历史可追溯到北宋末年,但保存至今的则是明清建筑。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雕梁画栋的木牌坊,名叫“太和元气坊”。其南是照壁,有清代书画家刘晖书写的“孔庙”两字,其北则为泮池。按照古代礼制规定,诸侯之学叫泮宫,泮宫东南、西南方向的水池称泮池,一座石桥横跨池面。石桥北第一道门叫棂星门,中门额刻“文庙”,东门刻“德配天地”,西门刻“道冠古今”。二门名为戟门。门内东亭陈列着景云钟。此钟为国宝级文物,铸造于唐代景云二年,重约6吨,以青铜铸造而成。钟上铭文292字,为唐睿宗李旦自作自写。1964年,被选入世界名钟。每年除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辞旧迎新的“新年钟声”就是景云钟的录音。西亭置放着雕刻于公元424年的大夏石马,为国宝级文物。形象生动,浑厚有力。大夏是匈奴族建立的最后一个政权。由于当时战争连绵不断,留下的文物极少,因此这匹石马显得很珍贵。穿过戟门,是东西两边相互对称的6座清代碑亭。整个孔庙建筑遵从中国传统建筑群中轴贯穿的原则,对称和谐,布局严谨,在参天古柏的映衬下,更是庄严肃穆、古朴典雅。 ? ? 西安碑林博物馆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陈列内容分为西安碑林和石刻艺术两大部分。 ? ? 西安碑林因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多900年的历史,被誉为“石质书库”、“书法的故乡”。西安碑林是为保存唐代《石台孝经》、《开成石经》而建,经过历代不断的整修充实,现收藏从汉到唐的各代碑石3000余件,分7个陈列室、6个墓志廊和8个碑亭展出。而碑林这个名字则是到了清代初年才确定的。走入碑林,当你驻足于碑刻石雕之间,徜徉于序阁廊庑之中,你会为浩瀚的经史子集而感概,会为绝妙的书法华章而惊叹,更会被深厚的文化底蕴所陶醉。 ? ?《石台孝经》是碑林中保存最早、形成最特别、雕刻最华丽的碑石。他刻于唐天宝四年,由于整个碑身立于三层石台之上,碑文是唐玄宗李隆基书写并加以注释的“孝经”,故称《石台孝经》。碑石通高6米,由35块巨石组成,碑首上满雕灵芝云朵,三层石台均雕有瑞兽及蔓草纹饰。“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主张“孝悌”的思想,“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悌”,提倡“事君如事父”,唐玄宗推崇“孝经”正是希望通过宗法血缘关系来达到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目的,所以玄宗亲自作序、抄录、注解并批注还由太子李亨来篆书碑额。《石台孝经》以奇特的形制、深刻的内涵、绝妙的书法成为西安碑林中的“迎客第一碑”。 ? ? 第一展室陈列着《开成石经》。因刻成于唐文宗开成二年而得名。内容包括儒家经典《周易》、《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尔雅》《论语》等十二部。这些儒家经典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之书。唐时雕版印刷并不普遍,为了避免文人学士们在传抄经书时出现错误,所以刻石经为范本,立于长安城国子监内,作为校对的标准。《开成石经》共14石,228面,650252字,是我国自东汉以来7次刻经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被誉为最大、最重的一部图书,具有“石质图书馆”之称。1555年陕西发生大地震,有部分石经遭到破坏,后来进行了补刻,清代又增刻了《孟子》,现在合称《十三经》。 ? ? 第二展室主要陈列着唐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碑石。历来是人们学习书法的范本。其中有欧阳询的《皇甫诞碑》、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柳公权写的《玄秘塔碑》、长安弘福寺和尚怀仁集王羲之字刻成世称“千金帖”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以及驰名中外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等。 ?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研究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宝贵资料.“大秦”是中国古代对罗马帝国的称呼。“景教”是基督教的聂斯脱利派传入中国后的取名。此教是在唐贞观九年由阿罗本传到长安,碑石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碑文记述了景教的教旨、教义、教规;大秦国的疆域,产物,以及在唐代150多年的传播情况和政治活动,碑石的下端还刻有古叙利亚文。碑石曾因唐武宗废佛运动而埋于地下,明代出土,1641年被写入葡萄牙文的《中国通史》之中,而后引起轰动,它对于研究宗教史和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贵的研究资料。 ? ?? 在第二展室和第三展室之间的回廊间,陈列着一些方形墓志。墓志是埋放在墓穴之中,上面刻有死者的生卒年月、籍贯、系谱、履历官职、生平事迹和赞颂死者的文辞。主要目的是为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