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逸与济世_陈眉公与晚明的士风精选.pdfVIP

隐逸与济世_陈眉公与晚明的士风精选.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隐逸与济世_陈眉公与晚明的士风精选

6 8 中国文化研究2005 年春之卷 隐逸与济世 陈眉公与晚明的士风 吴承学 李 斌 陈眉公是晚明最为复杂也最有代表性的文人之一, 他在晚明时代地位很 , 对晚明文人的创作和生活风尚有明显的影响, 清代以后却颇受批评。眉公喜欢自由自主 的生活, 追求自然之趣。他寄迹山林而活跃朝市, 不为官却交际广泛, 关心世事, 是 享 名、食清福的通隐式山人。陈眉公选择的人生道路有相当的独特性, 他不再视科举为 唯一正途, 凭借自己的知识与才艺以谋生, 获得经济的独立与宽裕, 保持 一种相对自由和 独立的文人生活方式, 但又与主流社会关系密切, 保持着对于社会的关心与介入。尽管他 的思想相当传统, 但他的人生道路却反映出明文人生活风尚的某些新的特质和新的追求。 隐逸 济世 晚明士风 陈眉公( 继儒) 在晚明并不是第一流的作家诗人, 也不是第一流的思想家, 却是晚明 为复杂也 有代表性的文人之一。他是诗人、散文家、书画家、评点家, 也是大山人、大名 士、畅销书编纂家、出版家, 眉公经历丰富, 思想博杂, 修养全面: 经史子集、诗词歌赋、 术会稗官、雅玩清赏, 无所不晓; 其为人自如地周旋于隐逸与济世、清高与世俗之间; 其交 游甚广, 和七子、竟陵诸派诗人及晚明多数著名文人都有交往, 见证、参与并与影响了万历 以后整个晚明文坛的发展演变。他在当时文坛上与士林中地位显赫, 并对晚明文风、士风 产生重要影响。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称眉公之名, 倾动寰宇, 远而夷酋土司, 咸丐其词 章; 近而酒楼茶馆, 悉悬其画像。可见眉公是当时上流社会与普通民众的共同偶像。在晚 明文人中, 的确极少有像眉公这样, 名动朝野, 远及夷酋的。这是一种值得注意的文化现 象。眉公可以说代表了某些晚明文人的人格追求, 对于晚明文人的创作和生活风尚有明 显的影响, 在后代又引起不少非议, 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意味深长的典型个案。本文拟以 眉公为个案来分析晚明文人的生活风尚。 、 眉公之所以名气极大, 首先因为他是一名隐逸之高士。明代真正的隐逸之士甚少, 明史隐逸传中只收录十二人。这与明史巨大的篇幅相比, 少得可怜。在历代史书 本论文为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陈眉公与晚明文风与士风的部分成果, 本文部分观点和 材料采用吴承学晚明小品研究,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年版。 隐逸与济世 陈眉公与晚明的士风 69 中, 也是少有的。明史隐逸序中说: 明太祖兴礼儒士, 聘文学, 搜求岩穴, 侧席幽人, 后置不为君用之罚, 然韬迹自远 者亦不乏其人。迨中叶承平, 声教沦浃, 巍科显爵, 顿天纲以罗英俊, 民之秀者无不观 国光而宾王廷矣。其抱瑰材, 蕴积学, 槁形泉石, 绝意当世者, 靡得而称焉。( 明史 卷二百九十八) 明初不让文人隐逸, 而后来, 科举极盛, 大多数的文人一辈子为之奋斗的目标就是走向仕 途, 又怎么肯去 隐呢? 这就是明代隐士靡得而称焉的原因。所以像眉公这样才华出 众的人, 青春盛时就走向山林, 这在举世皆汲汲于科举名利的时代, 的确很罕有。 万历十四年( 1586) , 眉公二十九岁, 呈告衣巾, 谢去青襟, 一郡之人皆惊。弃巾后, 眉 公结茅小 山之阳, 修竹白云, 焚香宴坐。后就馆于沈太仆、杨继礼、徐阶、王士骐、项扈虚 等人处, 以维持生计。眉公原本赤贫, 仅藉馆课、笔润之费以养亲, 后声名渐隆, 其编纂之 书流传远迩, 而征请诗文者无虚日, 其家境遂渐殷实。又常得好友赠山田, 故得以构亭筑 园。或吟诗作画, 或课子弟读书, 或与黄冠老衲等, 穷峰泖之胜, 吟啸忘返, 过起了惬意的 隐居生活。 眉公捐弃诸生, 其告衣巾呈云: 窃惟住世出世, 喧寂各别, 禄养志养, 潜见则同。老 亲年望七旬, 能甘晚节; 而某齿将三十, 已厌尘氛。生序如流, 功名何物? 揣摩一世, 真拈 对镜之空花; 收拾半生, 肯作出山之小草。 眉公所厌弃的尘氛, 仔细推敲起来, 正是 指儒家哲学为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