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馥郁怡人迟桂花.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馥郁怡人迟桂花   摘要 《迟桂花》代表了郁达夫后期小说的最高艺术成就,作者将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心态,融入大自然那草木、鸟兽、河流、田畴、月光、日影之中,达到大统一、大和谐,一切景语皆人语。其中“迟桂花”形象意蕴丰厚。在弥漫着道家隐逸思想的氤氲中,它既是翁莲们自然、纯朴、顽强、坚韧的“自然之子”生命象征.又是人格、友谊、真诚、纯洁的永久象征。   关键词 迟桂花;形象;意蕴;自然人性      在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中,《迟桂花》是一篇如珠玉般圆润的作品,“代表了郁达夫后期小说的最高艺术成就”。在作品中,“迟桂花”形象贯穿作品始终。那充溢于山野间的桂花的馥郁香气,那如桂花一样健康、质朴的翁莲、翁则生、翁母,以及作者“荡胸生层云”的隐逸追求,他们一起构成迟桂花的形象意蕴,令人回味悠长。      一      在现代文学的诸多作家中,郁达夫是一个艺术禀赋很高的人。感觉极其纤敏细腻,情感极其直率外露,而又带有极强抒情品质。诸多异质,其中一个体现就是郁达夫是写景高手,他的诸多散文篇子就是很好的明证。在阅读郁达夫的散文时,我们常常折服于他感觉的细腻、敏锐,“细、清、真”是文学史对其散文的既定评价。“他天资就独具慧眼,他不光能写出大自然的光与影,色与形,……主要是能将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心态,融入大自然那草木、鸟兽、河流、田畴、月光、日影之中,达到大统一、大和谐,一切景语皆人语。”这个特点在《迟桂花》中就有很好的体现。   随着“郁先生”的身影,我们来到了杩州城外的“翁家山”。作者全方位地将暮晴天下的翁家山,西下夕阳的翁家山,屋前屋后的翁家山,月光下的翁家山,以及翁家山的清晓,翁家山的早晨,这样一幅完整而又富于变化的翁家山全景展现在读者面前。在翁家山的优美环境里,那种种声、光、色、味的神韵中蕴含了多么无穷的魅力!青葱的山,如云的树、绿玻璃似的翠竹、白茫茫的透明雾障、夹杂在其中的秋虫的鸣唱……作者将他那特有的情绪波动和缠绵的感叹,以及唬觉、视觉、听觉和心里感觉融于写景之中,给景物染上一层强烈的主观色彩,形成种种物我融合的画面,使翁家山的自然环境显示出一种更深邃的意境。而在这深邃的意境中,不可或缺的是迟桂花。迟桂花馥郁的馨香漫山遍野、沁人心脾。可以说,在翁家山,迟桂花是主人。至此我们似乎明白了,作者呕心沥血所精心营造的翁家山,原来都是为迟桂花的出场作铺垫的。作者似信笔写来,实是悉心构制,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迟桂花作为行文的线索贯穿全篇,给美丽的翁家山环境增添了一层独特的风韵。作者让桂花的香气飘荡在灵秀的山水间。这样的环境,俨然一个世外桃源,清新、平和。      二      美的环境造就美的人。“我”来到了翁家,扑面而来的是纯朴、祥和、单纯、热情,宛如五云山清澈见底的绿水,涓涓流来,只让你感到温暖和纯真。无论故旧还是新知,大家胸无芥蒂,完全出自本性的真诚,感同身受地为他人设计,呈现出一种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当年翁则生和“我”分手时,“恋爱失败,学业中辍,浑身重病,对于此生,已没有了野心和希望的人。”然而,回到这样山清水秀的环境之中,竟奇迹般地养好了病,隐居山村,不受功名的诱惑,平静地干起教师的职业,又要成家了,一切都是那样的尽如人意。他,“短小娟秀,皮色白净”,“一脸柔和的笑容,沉静而又清澈的声气”。还有翁母,“柔美的笑容,也是和她的女儿、儿子的笑容一色一样的”。   尤其是莲,这却与水光山色融于一体的“自然人”。她在长期的山居中养成纯洁、质直、天真的人格。天性开朗、乐观,喜忧悲欢之情,完全出自本真自然。在五云山之行中,作者着重叙写了“我”对莲的情感演变过程。这是在“我”的心理和灵魂深处完成的,完全是一种道德上、心理上的自我完善过程(也是一种超越自我的过程)。而且,每一次都不是顺升,而是在情感的逆轨中,得以升华,落到最原始最美好的自然天性里。尤其不容忽视的是,这情感之所以能在循环中得以升华,主要取决于一个纯洁的参照物,那就是在“我”面前站立的纯洁女性莲,是在她的审视和观照中,完成了“我”的情感循环过程,达到了情感美的境界。她身上所具有的纯真朴素的人性,简直达到了“一个永久的小孩子的天性”。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当作品中“我”的感情逐渐激动起来,鼓足勇气说出了“我……我在这儿想你!”的话时,任何人都可以明白其中的含意。然而,短短的一个回答:“是在想我的将来如何的和他们同住么?”理解上的偏颇和差异,恰恰表现了一种天真、纯洁、自然的人性。莲的纯洁和天真令人动容。这一切都让“我”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圣洁的洗礼。在自然、艺术与人性美的合力下,莲使“我”不仅懂得如何爱人,而且能够被人爱,懂得了真正谦恩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去爱他人。   与此同时,莲如同山上的树、花一样具有蓬勃、顽强的生命力。她虽遭人生重创,经过父死、家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