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传感网原理与技术第一章绪论--李士宁等编著.ppt

传感网原理与技术第一章绪论--李士宁等编著.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感网原理与技术第一章绪论--李士宁等编著.ppt

1.3 传感网的核心技术 定位技术 传感器节点必须明确自身位置才能详细说明“在什么位置或区域发生了特定事件”,实现对外部目标的定位和追踪;另一方面,了解传感器节点位置信息还可以提高路由效率,为网络提供命名空间,向部署者报告网络的覆盖质量,实现网络的负载均衡以及网络拓扑的自配置。 1.3 传感网的核心技术 时间同步技术 传感器节点将感知到的目标位置、时间等信息发送到传感器网络中的汇聚节点,汇聚节点在对不同传感器发送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后便可获得目标的移动方向、速度等信息。为了能够正确地监测事件发生的顺序,就必须要求传感器节点之间实现时间同步。 1.3 传感网的核心技术 时间同步技术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中,单个节点的能力非常有限,整个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需要网络内所有节点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时间同步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3 传感网的核心技术 数据管理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本质上是一个以数据为中心的网络,它处理的数据为传感器采集的连续不断的数据流。 由于传感器网络能量、通信和计算能力有限,因此传感器网络数据管理系统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把数据都发送到汇聚节点进行处理,而是尽可能在传感器网络中进行处理。 1.3 传感网的核心技术 数据管理技术 数据管理技术包括传感网数据的存储、查询、分析、挖掘、理解以及基于感知数据决策和行为的理论和技术。 1.4 传感网的主要特点 与传统的网络相比,无线传感器网络拥有自己的资源和设计方面的限制。在传感器节点中,资源约束包括能源受限、通信距离短、带宽低、处理和存储能力不足等。设计约束则是依赖于应用程序和所监控的环境。 1.4 传感网的主要特点 大规模 自组织 动态性 容错性 资源受限 应用相关 1.5 传感网的应用 1.5.1 军事应用 1.5.2 环境监测 1.5.3 医疗卫生 1.5.4 智能家居 1.5.5 其他方面 1.5.1 军事应用 战场侦察与监视 美国陆军的“灵巧传感器网络通信”计划 战场态势感知 美军的“无人值守地面传感器群”项目 战场目标追踪 美国海军的网状传感器系统CEC 1.5.1 军事应用 核、生、化监测 借助于生物和化学传感器,可以及早发现己方阵地上的生物和化学污染,可以较为安全地获取一些核、生、化爆炸现场的详细数据,为己方组织防护提供快速反应时间从而减少损失。 1.5.2 环境监测 无线传感器网络可用于监视农作物灌溉情况、土壤空气情况、家畜和家禽的环境和迁移状况、无线土壤生态学、大面积的地表监测等,也可用于行星探测、气象和地理研究、洪水监测等。还可以通过跟踪鸟类、小型动物和昆虫进行种群复杂度的研究等。 1.5.2 环境监测 实例1:美国国家生态观测网络 (NEON) NEON将美国划分为20个不同的区域,用于长期观测生物圈对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土壤圈、水圈和大气圈的相互反馈机制。 1.5.2 环境监测 实例2:大鸭岛动物栖息地监控 2002年,由英特尔的研究小组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及巴港大西洋大学的科学家把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应用于监视大鸭岛海鸟的栖息情况。他们使用了包括光、湿度、气压计、红外传感器、摄像头在内的近10种传感器类型数百个节点,系统通过自组织无线网络,将数据传输到300英尺外的基站计算机内,再由此经卫星传输至加州的服务器。 1.5.2 环境监测 实例3: 西北工业大学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西部优势农产品生产精准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在精准农业中的一个典型应用) 1.5.3 医疗卫生 远程健康监测系统 在病人身上安置体温采集、呼吸、血压等测量传感器,医生可以远程了解病人的情况 1.5.3 医疗卫生 远程健康监测系统 Smart Sensors and Integrated Microsystems (SSIM) 项目(美国韦恩州立大学) The world is entering a new age of technology, and the Smart Sensors and Integrated Microsystems (SSIM) Program at Wayne State University is blazing the trail. Located on the campus of a major, urban research institution, the program and its researchers are developing novel materials, methods and prototype devices for everything from automotive, environmental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