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阅读材料:核聚变和中国环流器1号
核聚变和中国环流器1号
人类对轻核聚变的研究源于对太阳能源的认识.太阳每秒辐射出的能量约为3.8×1026J,地球只接受了其中的二十亿分之一,就使地面温暖,产生风云雨露、河川流动,各种生物茁壮生长.
如此丰富的太阳能的来源是什么呢? 1842年,罗伯特·迈耶首先提出,太阳辐射来源于流星不断地向其表面坠落.但是,简单的计算表明,这种来源不可能提供足够的能量.1854年,开耳芬和亥姆霍兹试图用缓慢收缩过程中所释放的引力能来解释太阳的长期辐射,并估算出太阳的这种能源可维持3000万年.但是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的研究表明,地球上的生物至少已经存在几亿年了.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著名的质能联系方程E=mc2,为揭开太阳能源的秘密指出了正确方向.1925年,弗朗西斯·威廉·阿斯顿用质谱仪做实验时,发现各种原子的质量略小于构成它们的核子(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即“质量亏损”现象.研究表明,中等大小的核是挤得最紧密的,这就是说,元素周期表两端的原子核转变成中等大小的原子核时,都会放出能量.1926年,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研究恒星结构后提出,太阳中心具有极高的密度和温度,温度大约是2×107℃,在这样高的温度下,原子的所有电子几乎都“脱落”了,这些赤裸的核相互之间的距离可以很小,赤裸的核在太阳中的高温之下相互猛烈碰撞,就能结合成较大的核,同时放出能量.
美国天文学家门泽尔估计,太阳总体积的81.76%是氢,18.17%是氦,其它各种元素总共只占0.07%.于是人们认识到太阳能源是氢核的聚变.目前的研究表明,太阳的热核反应是氢核聚变成氦核的过程,有两种可能发生的反应序列:一种是质子循环,另一种是碳氮循环.
质子循环的反应如下:
碳氮循环的反应如下:
两个正电子.正电子跟电子相遇,发生湮灭,转变成γ光子.每个反应序列都放出约28MeV的能量,两个序列发生的几率大致相等.在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中,每秒钟将大约6亿吨的氢变为氦,太阳失去400多万吨的质量.太阳已经燃烧了近50亿年,它的寿命可达几百亿年到1000亿年.
实验室中首次观察到的核聚变反应,是1934年卢瑟福和澳大利亚物理学家奥利芳特、奥地利化学家哈尔特克一起,用加速器加速氘核去轰击氘靶,产生了氚.从此以后,各国科学家不懈地研究轻核的聚变,希望找到可供工业应用的新能源.
1938年12月,德国化学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发现了铀核的裂变,人们又找到了另一种利用核能的途径.1945年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50年代开始建立商用核反应堆电站,到90年代世界各国已经建成数百座核发电站,核电已经占世界总发电量的六分之一.
然而,比重核裂变发现得早的轻核聚变的应用,发展得却很缓慢,1952年爆炸了第一颗氢弹,80年代才出现有功率输出的实验装置,要实现有工业价值的核聚变发电.可能要等到21世纪初.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轻核发生聚变反应的条件比重核发生裂变要苛刻得多.
裂变是由中子引起的.中子不带电,不受库仑斥力的作用,很容易打入重核引起裂变.而聚变反应要使两个带正电的轻核结合在一起,就必须克服强大的库仑斥力做功,使之接近到核力作用范围10-15m之内,这就要求每个轻核有10keV以上的动能.为使轻核具有极大的动能,必须将它们加热到几千万摄氏度以上,成为高温等离子体,彼此无规则地碰撞,才可能发生聚变.1957年,英国科学家劳逊计算了高温聚变等离子体中的能量平衡问题,导出了著名的劳逊判据,即要实现受控核聚变,必须解决两个最基本的问题.其一是首先要获得温度达1亿摄氏度的高温等离子体,其二是要使如此高温的等离子体约束足够长的时间,即满足等离子体密度n和约束时间τ的乘积大于1014cm-3·s.
怎样来约束等离子体呢?普通容器在如此高温下早已汽化,是不行的.人们研究出两种办法:磁约束核聚变和惯性约束核聚变.下面只介绍磁约束核聚变.
我们知道,带电粒子在磁场中或者是沿磁感线运动,或者是绕磁感线旋转,磁场越强,带电粒子旋转的半径越小,所以强磁场能起约束等离子的作用.6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提出一种环形磁约束聚变装置——托卡马克.它由真空度达10-7Pa以上的真空室系统、磁感应强度0.5~2T的大环形磁体、等离子体控制设备、加热设备等组成.它的基本原理是,把盛有聚变物质的金属环形室装在变压器上做次级线圈,初级线圈跟充电的电容器连接.当电容器通过初级线圈放电时,环形室中就有大电流的气体脉冲放电,放电时还产生环绕电流的磁场,使等离子体被压缩到环形室的中心部分.压缩作用和电流的焦耳热都使等离子气体的温度升高.环形室的外部还绕有线圈,放电时有电流通过,产生环向磁场(如附图所示).
托卡马克对等离子体的约束力来自三方面:
(1)磁场对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的洛仑兹力;
(2)由磁场产生的对等离子体的宏观磁应力;
(3)当等离子体中有电流通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