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论文:强化个性体验,建构自我意义
强化个性体验,建构自我意义
【摘要】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不断的体验的基础上促使自我意义的觉醒,并最终形成最具个性特点的生命体验、情感特征与精神境界。为了使学生能形成个性化的自我意义,语文教学应通过创建教学情境、涵咏品味、联想想像,帮助学生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汲取文本与作者的精神特质与情感体验,并帮助学生内化成自我的精神特质。
【关键词】体验 教学情境 涵咏 想像联想
语文奔腾不息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历程,生命的跃动舒展心灵,顿悟理性,翱翔思想,迸发,展现生命深处的生机……那么苏轼为什么能做到这些?在文章中找到一个词或短语回答。
生1:游于物外
生2:超然。
师:豁达、洒脱是苏轼的人格最主要的方面,他总是能让自己在困境中绽放成最美丽的鲜花,把自己积极快乐的一面呈现在世人面前。正如他在同一时期所写的词《望江南 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师:从这首词中大家可以读出什么样的情感?
生1:从“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两句我们可以看出苏轼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
生5:我读到了一种平淡,诗中的景物描写好像太平常了,没有常见写景诗的特色。比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生6 :我读到了一种自由自在,比如诗中的“依依墟里烟”和“虚室有余闲”两句。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能发现文中的省略隐蔽、中断、隐喻还原语境、补足填充、联想触发、颠覆重建、追本溯源、汇聚比较学生“站在与文本作者平等地位上努力感受和理解文本作者的思想和感情”陶先生指出: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紧要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惟有这样的阅读,才能够发掘文章的蕴蓄。主张,读书不能够拘泥于文字,而应当驱遣着想像来看,看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才能够领会它。假如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板的符号,怎么能够接近作者的旨趣呢?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尤其是鉴赏文艺的人,如果对于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不很了了,那就如入宝山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有。文学作品,具有形象性、表意性、灵活性等特点,它本身就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像空间和丰富的联想内容。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从“已知”中预测“未知”,作更深更高层次的分析、思考,使学生隽逸奔突的才情、明睿深刻的洞察得以张扬和生发,从而帮助他们生成更深刻的个性化体验。下面以《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片断为例进行分析:
师:文章最后写道:“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但文章并没有交待贝尔曼画叶子的过程,请大家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调动想象再现出贝尔曼的绘画过程。
生1: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夜晚,狂风呼呼地怒吼着,暴雨狠狠地抽打在脏乱的地上。风是那么凄凉、猛烈,雨是那么苦涩、迅急,大街上死寂、阴森,只有几点路灯光不死不活地亮着。昏暗的灯下有一个身影在忙碌……
他吃力地把陈旧的梯子挪到墙边,踉踉跄跄地爬到离地20多英尺的地方。他深思了片刻,心中默念:我终于要完成毕生的杰作了,我要浸入自己的生命,我要用这画挽救琼珊小姐……他平静了一下激动的心情,一手端着调板,一手挥动画笔,他挥洒自如地施展着从未施展过的艺术才能。只见画笔翻飞,不多时,一片惟妙惟肖的叶子粘在了墙上,形状是如此逼真,颜色是如此协调……一幅旷世杰作诞生了!
生2:在那个凄风苦雨的夜里,贝尔曼支撑起沉重的身体一步步地爬上了梯子,寒风肆虐着他的身体,寒雨敲打着他那憔悴的脸。他用他那瘦小而颤抖的手艰难地举起笔,用尽全身的力气在墙上画着,每一笔都是那么艰难,又是那么有力,仿佛每一次都融进了他生命的全部……慢慢地,一枚树叶生动地生长在墙上,不,那不仅是一枚树叶,那是贝尔曼用自己的生命创作的一幅杰作!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正是利用文章的空白处,引导学生充分调用自己的想像力进行二度创作来表现贝尔曼在风雨中作画的场景,希望学生能够借助自己的想像与联想用心去感受贝尔曼的伟大之处,去发现深藏在贝尔曼这个失意落拓画家的内心深处的美丽。而学生在进行想像描绘的同时融入了对主人公的个性理解,对这个人物的可贵之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也能更深入理解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将迁移内化到的结构中去,让学生诗意般地栖居,身心彻底放松,精神高度自由,让去憧憬、去感伤、去赞颂、去痛苦、去追求走出单纯的知识,进入一个充满诗意的、散发着文化馨香的意境,。
1
高中语文论文评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2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继续教育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题目和答案.doc
- 九省联考【安徽省】2024届高三物理试题及答案 .pdf VIP
- 毕业论文参考-基于ANSYS的连杆应力有限元分析及结构优化.docx VIP
- 北京市海淀区2025年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含答案) .pdf VIP
- 初中数学第6章《实数》单元作业设计.pdf VIP
- 2025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事业单位招聘28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无人机航飞与倾斜摄影测量入门与应用》考核试题及答案.docx
- 履带吊安拆监理细则.docx
- JC/T 547-2017 陶瓷砖胶粘剂.docx VIP
- 2025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事业单位招聘28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