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高效课堂的磁场效应
浅谈高效课堂的磁场效应
内容摘要:如何追求高效课堂,促进学生高效发展?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帮助者,是创建语文高效课堂执行者和管理者,笔者认为从创建思维的磁场、情感的磁场、责任的磁场入手,在问题、情境、兴趣等方面促进语文能力的培养。
关键字:思维 情感 责任 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和师生对话,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阅读教学就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品读、感悟和体验的过程。
必须是真实的,而非虚假的; 必须是深刻的,而非肤浅的;必须是的,而非空泛的丰实。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1、命中“靶心”—— 紧扣思维的支点
所谓“靶心”,在文本中的体现就是重点和难点。可以说,文本的重点与难点教参或教学用书中写的都比较清楚,但是我们上课过程中往往处理不当。明明应该突出的重点部分蜻蜓点水,明明应该辨析的难点之处浮光掠影,难么一个贯穿重点或难点的问题显得就尤为需要。
有的教师曾产生这样的疑惑:“语文课堂很麻烦, 一节课要处理的东西太多了。”我们要把薄薄的教材读厚,继而又要读薄,此“薄”就是抓住它的最想阐述的重点。这需要教师深入专研,才会有“雁过留声”、“水过留迹”的效果。赵志祥老师曾说“简简单单教语文,一两个问题足矣。”看似简单,实则奥妙。
2、牵住牛鼻——引入思维的兴奋剂
一些富有启发性,创造性的问题,牵动学生思考这牛鼻,这样既可增强其思维深度,又可发展其思辩能力。
如《我和祖父的院子》,从《童年》歌曲导入.主打问题聚在“趣”上:“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童趣呢?”学生读书。当读到“……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等句子时,不少学生禁不住笑了.文章很长,学生找到很多处。每到一处,教师追问:“有趣在哪儿?”“哪个词能看出来?”“你能读出有趣吗?”……渐渐地.再读那些句子时,学生脸上的笑却消失了。在课的末尾,教师拓展:“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趣事呢?”最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个问题,学生却“失语”了。
究其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的解读是“接受性的”、“一读自明的”、“课文内容说明式的”;这种“从表面到表面滑行”的解读,没有找到进入文本的“发窍处”.文本语言的肌体自然也就“活”不起来,学生“思维的触须没有什么摆动或者摆动幅度很小”(见徐江:《改造解读思维:从无效到有效》)。
同样,教师提问方式的雷同,也会引起学生的审美疲劳,兴趣缺缺,哪还有思维的动力?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十分讲究课堂提问的设计,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确保学生收获大,课堂效率高。细节就如一滴水,一滴水能反射出太阳的光辉;细节又如一片树叶,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细节往往是课文的点睛之笔、感人之处。教学时,教师若能抓住课文细节,引导学生走进细节,感悟语言文字后面蕴涵的东西,仔细揣摩其味所在,那么将对帮助学生领悟整篇文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爱如茉莉》“爱是________”的,最后形成了一首大家合作共创的小诗;让学生想象“睡梦”中爸爸妈妈可能的心灵对话,感悟爱的真挚小青老师的《爱如茉莉》问题是学生思考的起点和动力《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集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特级教师窦桂梅的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都有从评书艺术中汲取过养分的迹象《赶海》一文记叙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生动展示了赶海的无穷乐趣甜甜地,撒娇舅舅,舅舅,你带我去赶海好不好?不嘛不嘛,我要去捡海边的贝壳。你带我去呀!?在“我” (学生)的死缠烂打、威胁利诱下,老师版的舅舅被“闹”得乖乖投降,在场的学生无不欢呼雀跃。“闹”中的迫切、焦急、期待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出来。“闹”字读活了,接下来的寻趣更加的兴味盎然, 连最羞涩的女同学也在课堂上表演追螃蟹,捏大虾,肢体灵活,表情丰富,身心如镜。赶海之“趣”,变得有声有色有形,它是浪花扑面的清凉,它是海风徐来的咸腥,是脚踩蛤蛎的惊喜,是抓住“俘虏”的得意……
于是乎,情感,无声而可闻,无形而可触,无影而可视。文本之中处处生活,学生不再是简单的阅读者,更是生命的诠释者。
三、责任的磁场
1、兴趣——推波助澜
语文有着诗一般的语言,和谐的节奏,斑斓的色彩,可语文学习在孩子眼中却成为了鸡肋,食之无趣,弃之不能。我们不禁要要自问:“我们真的让学生享受语文了吗?”是让孩子苦学,还是让孩子乐学,这是我们每个教师要积极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当务之急。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几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词,却围绕着“舒展”这一中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