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氧化氯增产增注措施
二氧化氯储层解堵措施的应用与分析
宗飞1 王飞1 李玉霞1
(1.长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
摘要:本文通过室内实验模拟分析了二氧化氯储层解堵的机理和效果,研究解决了二氧化氯在应用中存在的地层伤害和套管腐蚀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并对二氧化氯解堵现场试验进行了分析,丰富了陇东油田酸化解堵工艺内容,为今后酸化解堵措施发展方向提供了借鉴。
主题词:二氧化氯 解堵 低渗透 油水井 增产增注
老油田长期开采后,多数油水井都会出现产量和注水量的下降,一个重要原因是原油中的蜡、胶质、沥青质的析出;铁细菌、硫酸盐还原菌的代谢产物在地层繁殖堵塞;低压油层压裂后植物胶残渣未及时排出;钙质和硫化亚铁等酸溶性结垢物的广泛存在,这些堵塞物经酸化作业不能完全解除。试验证明:与常规酸复合使用的二氧化氯能有效地解除这类堵塞物。
通过对二氧化氯解堵原理的试验室研究,研制了可用于油水井增产增注处理的专用缓蚀剂和系列胶质溶剂,并对现场应用配方及工艺进行了优化,在陇东油田应用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二氧化氯油水井增产增注实验研究
通常情况下,稳定性二氧化氯是一种中性强氧化剂,它活化后能使大分子有机物断链降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或无机物。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证明,二氧化氯依靠其强氧化能力和杀菌能力可对症消除地层常见的各类堵塞,实现油水井的增产增注,对采用高聚物或微生物增产、驱油的油田,应用二氧化氯处理储层,可消除这类物质在地层捕集、滞留而造成的渗流孔道堵塞,将进一步提高油层渗流能力。
1、对胍胶压裂液的作用
粘度影响试验
①试验目的:通过粘度试验,判定二氧化氯对胍胶溶液的影响。
②试验条件及要求:在40℃、45℃、53℃温度下,用布拉本达流变仪,测定0.5%胍胶溶液、0.5%胍胶溶液+破胶剂、0.5%胍胶溶液+二氧化氯(活化)、0.5%胍胶溶液+二氧化氯(不活化)粘度的对比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二氧化氯对胍胶粘度的影响
粘度
项目 粘度(2小时后mPa.S) 粘度(29小时后,mPa.S) 室温 40℃ 45℃ 53℃ 室温 40℃ 45℃ 53℃ 0.5%胍胶溶液 17.84 12.1 11.32 10.35 8.03 6.44 6.34 6.34 破胶剂(0.25%) 13.04 2.88 2.67 2.07 1.82 1.41 1.41 1.41 二氧化氯,3000ppm
(活化) 14.20 1.53 1.13 1.00 4.08 2.19 1.47 1.00 二氧化氯,3000ppm
(未活化) 16.80 13.3 12.27 10.59 15.9 12.6 11.6 10.28 、对胍胶残渣的作用
①试验目的:通过破胶剂、二氧化氯溶液与胍胶溶液作用,测定沉淀物,验证破胶剂、二氧化氯对破胶沉淀物的影响。
②试验条件及要求:在45℃条件下(模拟井下温度),分别测定100ml 0.4%的胍胶溶液与不同浓度的破胶剂、活化二氧化氯作用3小时后的残渣含量。0.4%的胍胶溶液作为第一组、0.4%胍胶溶液+0.25%破胶剂作为第二组、含1500ppm 二氧化氯(活化)的0.4%的胍胶溶液作为第三组、含3000ppm 二氧化氯(活化)的0.4%的胍胶溶液作为第四组。分别作用3小时后,离心分离沉淀物,干燥、称重。结果表明:
第1组、第2组沉淀物较多,且无较大区别,表明破胶剂与胍胶溶液作用后,对其残渣沉淀物无影响。
第3组、第4组沉淀物较少,且无较大区别,表明二氧化氯与胍胶液作用后,对其沉淀物有减少作用。同时也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浓度与沉淀物不成反比关系。
2、PO系列胶质溶剂试验研究
试验研究目的:评价胶质溶剂的耐酸耐热性,及对有机物的解除效率,衡量处理液对地层渗透率的改善能力。
PO系列胶质溶剂使用条件及要求:良好的相溶配伍性;高稳定性;较好的乳化分散性和低界面张力。
试验方法及步骤
、制备
通过对不同规格型号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低碳醇、溶剂与酸的相容性能,配伍性能试验以及对沥青、石蜡、重油配制的胶质物的分散乳化试验;耐温稳定性试验。筛选出满足现场需要的表面活性剂、低碳醇及溶剂,进行配方筛选,确定其主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低碳醇及溶剂、制成不同配比的胶质溶剂共7个小样。
②、试验用原油沥青质的制备
称取58#石蜡100g、10#沥青150g,原油750g,于搪瓷盆中在电炉上缓慢加热,使其完全溶化并充分混匀,在室温下冷却,备用。
③、胶质溶剂热稳定性试验
各取不同配方的胶质溶剂50ml,装入比色管中,放入恒温水浴中,24小时。观察40℃、50℃、60℃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实验表明:所有系列配方在40℃、50℃、60℃模拟油层温度下均能保持清亮。
④、胶质溶剂与各种添加剂的耐酸耐热性试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