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3、文档侵权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法鼓人文第二期年月朱熹哲中的典修工夫林杰提要本文三部份理朱熹於致知修的述第一部份了理格物理的比把典的身分由普通的物提高到道相的面第二部份是把典理解中方法度的要求一品德的要求是即即涵的表涵是分析的第三部份是解析典的容於修的效用是先後涵者是合的合表了的而分析解了方法修字典修格物方法度中央研究院中文哲研究所助研究林杰一前言二格物三即即涵四先後涵一前言牟宗三在其深真里程碑意的典性系列著作心性中曾如此分判象山朱熹的性格象山本心即是理心即理因而直接自心的行才有其值此似於康德所理性的自我立法成就的是一套自律道
法鼓人文學報第二期
2005 年 12 月,頁 217 ~241
朱熹哲學中的經典詮釋與修養工夫
林維杰*
提要
本文從三個部份來處理朱熹關於致知與修養關係的論述。第一個部份討論了
讀書窮理與格物窮理的類比關係,並把經典的身分由普通的「物」提高到與「道」
相齊的層面;第二個部份是把經典理解中對方法與態度的要求,視為一種品德的
要求,這是「即讀書即涵養」的表現,讀書與涵養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