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汉语口语的一些变化.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现代汉语口语的一些变化 (傅曦 湘南学院中文系,湖南 郴州 423000) 摘要:口语是人们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研究口语对于人们从宏观上把握语言发展,了解一个民族和社会的文化以及提高人们的言语素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词汇和表达上分析了汉语口语的发展变化。通过本文的研究,试图提高人们的口语表达水平,提高人们日常言语交际的效果。 关键词 :汉语口语;变化;词汇;表达 一 对于口语的研究,在世界上大概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西方较早涉及到这个方向。最早研究口语的英国著学家斯威特在1890年出版的《英语口语初步》曾经指出,英语口语是“受过教育的英国人的口语”。 在我国,也有许多专家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重视口语研究的语言学家首推赵元任先生,他在《汉语口语语法》一书中对口语的界定是:“用非正式发言的那种风格说出来的”二十世纪中叶的北京方言。赵元任 赵元任 (2005)(汉语口语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 陈建民指出:口语是“人们在现想现说的情况下,借助各种辅助手段的口头语言,基本上是用非正式的讲话风格说出来的话;它包括口语本身(指零零碎碎的话),也包括口语表达指(连贯的话)。陈建民还指出,所谓“汉语标准口语,应指受过中等教育以上操地道北京话的人日常所说的话。”他认为这些人在非正式场合说的话是研究当代汉语口语的主要语言材料,是外国人学习汉语口语的活教材。陈建民 陈建民 (1984)《汉语口语》,北京:北京出版社。 徐翁宇认为“口语是操标准语的人,主要用口头形式(对话或独白),在非正式场合使用的,无准备、无拘束的言语。”徐翁宇 徐翁宇 (1990)《俄语口语语法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吕必松认为一种发达的语言往往有两种不同的语体:口语体和书面语体,通称为口语和书面语。他主张把口头使用的语言叫做口头语言,书面使用的语言叫做书面语言,口头语言以口语为主但不限于口语,书面语言以书面语为主但不限于书面语。吕必松 吕必松 (2000)试论汉语书面语言教学,《华文教学与研究》第1期。 这些专家学者对于口语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可发现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非正式场合下的标准口语。如何给口语定义呢?本文对口语的定义是:在非正式场合下所说的普通话(包括略带方音的地方普通话)。 不管是在哪个国家、哪个时代,口语和人们的生活、工作都是密切相连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的推移,口语无论是在语音、语汇和语法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词、新的表达方式常常最早就是出现在口语中,并且很多都具有时代特征。可见,口语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对于研究汉语的特点和把握时代的脉搏有着很重要的实践价值。 二 我们的汉语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在语音、词汇还是语法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词汇方面,一旦出现新鲜事物,就会出现相应的词语,而口语则最能体现这种变化。陈建民曾指出“许多新词新语产生于口语,产生后往往先在人们的口头中流传。”徐翁宇也指出“由于口语是语言里最活跃的部分,语言的变化首先在口语里反映出来。”陈建民 陈建民 (1991)口语里的新词新语与社会生活,语文建设》第9期 来看看现代汉语口语在发展种呈现出来的新变化,它们在构词规则、语法规则都显出奇特的艺术性和生命力。 实词活用 在汉语语法里,根据词的语法功能,把词分为实词和虚词。这两类各行其责,分别有属于自己的性质和作用。 一般语法书和教科书都明确提出,副词一般不修饰名词,它们不能互为直接成分,并且能否受副词修饰是作为划分谓词和名词的一个重要标准。现在社会上就出现了一种以前不常见的言语现象,例如:“很女人”,“特知音”,“挺牛”,“更情感”,“很中国”,“很铁”,“非常现代”,“太小儿科”之类的说法如今已是铺天盖地,广为流行。这种组合现象在口语交际中以及在接近口语的文体中尤为常见,这就是“程度副词+名词”结构。 目前,语言学界和语文教学工作者们都对这类现象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剖析其特点,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这种句子不符合汉语语法规范,是病句;有的人认为这是一种语言的变异,而且正在变异过程中,对这种现象要审慎看待,既不能断言其不合法,也不能肯定它就已经是一种合乎规范的新的语言现象了;有的人又认为这是一种修辞上的转类,是名词活用为形容词。笔者到是比较赞成将它看做是一种修辞现象。正如于根元先生所说:“这是一种临时的用法,一种修辞用法。”于根元 于根元 副+名[J],《 语文建设》,1991年 第1期。 发表于《赤峰学院学报》2008(12) 所谓词的活用,是指人们在用词时,有时为了表达上的需要,临时将甲类词用为乙类词的现象,词类活用是与语法有关的修辞现象,临时改变词性。从语义上来说,活用的词都是改变了词的原有含义,而临时具有了与原义相关的另外的意义。从语法上看,活用的词已经不同于其通常的词性,而具有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