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历史好题考练检测题试题22.docVIP

2013年高考历史好题考练检测题试题2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届高考历史练营 第二季(22) 一、选择题(12个小题) 1.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纸、火药、活字印刷、司南 B.司南、纸、火药、活字印刷 C.火药、活字印刷、司南、纸 D.活字印刷、司南、纸、火药 2.下图中,首创“割圆术”的是数学家是 ( ) A.刘徽     B. 郭守敬   C.沈括    D.祖冲之 3.下列天文观测仪器是由下列哪个科学家制成的 (  ) A.郭守敬    B.石 申 C.张 衡   D.僧一行 4.下列育种属于无性杂交的是 (  ) ①骡子的产生 ②瓜果的嫁接 ③树木的嫁接 ④农作物选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5.下列各项中,最早记载蕃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 ( ) A.《齐民要术》 B.《农书》 C.《农政全书》 D.《四洲志》 6.下列关于《诗经》三个部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颂是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 B.雅是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 C.风是民间的歌谣 D.雅和颂从多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7.采用铺张扬厉的手法写成的富丽堂皇的汉赋杰作是 ( ) A.《子虚赋》 B.《二京赋》 C.《上林赋》 D.《刺史疾邪赋》 8.“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诗句属于唐朝的 ( )[来源:Zxxk.Com] A.边塞诗 B.山水诗 C.讽喻诗 D.怀古诗 9.宋词繁荣的原因有 ( ) ①商业繁荣 ②市民数量的增加 ③长短句的参差便于抒发感情 ④诗的衰落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科举制始于唐朝,但到了明清时期,却成为文化发展的障碍,清前期的一部小说就对此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它是 ( ) A.《红楼梦》 B.《醒世恒言》 C.《儒林外史》 D.《聊斋志异》 11.明清时代,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形式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和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 ) A.白话文开始兴起 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放松 12.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 )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二、非选择题(3个材料题) 13.(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经历了约7000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下图以“虎”、“象”、“鹿”、“鸟”四字为例,分别展现了“汉字七体”的风采: 材料二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材料三 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A、B、C、D分别指的是哪几种字体?(2分) (2)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什么时期?其产生的条件有哪些?请列举出四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6分) (3)据材料二,分析出中国印本身所含的三种历史信息。(3分) (4)据材料三,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象征了什么?据你推测它属于什么画种?(5分) [来源:学科网ZXXK] [来源:学科网] 14.(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弄城,示中国富强。(敕郑和)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携带)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王者,要不如永乐时,……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大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明史·郑和传》 材料二 [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和等上荷圣君宠命之隆,下致远夷敬信之厚,统舟师之众,掌钱帛之多,夙夜拳拳,惟恐弗逮,敢不竭忠以国事,尽诚于神明乎! ——《天把之神灵庄记》 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3分) (2)从材料看,郑和下西洋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