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4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VIP

上海市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4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市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4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 C通商战争 D夷匪战争 2.1534年—1800年,中国金银比价从约1:6.36变为1:15.4,导致该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 丝茶外销,大量白银流入 B. 西人东来,黄金流入欧洲 C. 康乾盛世,社会经济繁荣 D. 鸦片走私,中国白银外流 3、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4.中国近代史上,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说“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这种“庇护”所依据的特权是: A.协定关税权 B.自由传教权 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 5、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这场“悲壮的斗争”是 A 虎门销烟 B 太平天国运动 C 洋务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6.下表是清代两个不同时期国家税收的项目及总额。丁项应属于哪种收入? 乾隆18年(1753) 光绪34年(1908) 甲、土地税 48,057,000两 102,480,000两 乙、盐课 5,561,000两 30,000,000两 丙、国内关税 4,325,000两 900,000两 丁、□□□ 0 32,902,000两 A.免役钱 B.工商税 C.丁口税 D.海关税 7、右图漫画寓指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洋务派“中体西用” C.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D.清末预备立宪 8.导致出现右图这一状况的直接因素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9.下列企业按其性质进行组合,正确的是 ①继昌隆缫丝厂 ② 开平矿务局 ③轮船招商局 ④发昌机器厂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中国“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自强运动那种表面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一部分进步人士倡导效法彼得大帝与明治天皇,进行体制重组。” 进步人士所倡导的“体制重组”是指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清末新政 11.孙中山说:“中国人的脾气,被帝国主义者认识清楚了些。知道一味的强硬手段,还不济事;必须用些柔和方法,才能将爱和平讲礼貌的中国人压服得住。”孙中山这一认识基于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12.右图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 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3.1901年1月,清廷发布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这里的“改弦”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 14.下列维新言论中,最令清末统治者触目惊心的是 A.“夫不兴民权则民智乌可得开哉?” B.“不受八股楷法诗赋所缚者,可以智矣。” C.“今以不缠足为富国强种根本,所见尤大。” D.“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 15.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 A.挽救中华民族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