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可能成为巨人.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它们可能成为巨人

它们可能成为巨人 尽管危机发生,新兴市场银行依然激流勇进,而西方银行却停滞不前。帕特里克?福尔斯(Patrick Foulis)就新兴市场新生的力量进行了访谈。 走在孟买3公里长的海滨大道(Marine Drive)上,微风吹拂,一路上,你能遇到板球场、穷人、豪华酒店、慢跑的胖子、印度跨国公司广告,但是却几乎没有银行分行,没有ATM机。印度最大的借贷银行——印度国家银行(State Bank of India)行长O.P.伯哈特(O.P. Bhatt)认为,银行缺位恰恰暗示游人银行业的潜力。海滨大道建成于上世纪30年代,那时起,银行系统一直都不完备。但在西方银行声名狼藉的今天,在印度,在其他新兴国家,银行业蓬勃发展,这是显而易见的了。 新兴世界历来有波动和坏账问题——事实上中国现在就着力在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发展中国家的银行如今在许多方面都做对了。银行为文盲提供服务,扶贫团体会因此赞誉不已;科技英杰有了新手机、低价IT平台;而确实愿意贷款的银行,也是实业家能够依赖的对象。自上世纪90年代晚期和本世纪早期的危机之后,监管方知道,这个行业如今已被捧在手上,含在嘴里,精心保护。多数新兴国家中,银行非但没有沦为寻租害虫,反而被捧为经济发展的引擎。 不过,发展中国家目前合格的正是可流通的玩意儿——钱。现在它们资本、资金充沛,规模庞大,而且增长速度也很快。通过利润、一级资本、红利、市场价值,目前发展中国家的银行已占到世界银行业1/4到1/2的份额。从市场价值看,中国银行位居银行业首位,巴西和俄罗斯银行也都在前25位。如果印度银行保持现在的增速,十年内它也将赶上。南欧依然受西方银行业的危机重创,而这场危机也加快了银行力量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 本期专题认为,这些力量多是国内所需。新兴银行除了留存利润所得之外还需要更多资本,才能满足人口和政客要求的信贷快速增长,防范因此造成的坏账问题。它们吸收了大量存款,简直就是负债累累的西方银行的反像。但它们会尽量在不产生危险的现金风险的情况下利用国外过多的存款,因此,回收国外过多存款依然还是央行和主权财富基金的工作。实际上,这些银行的经理要做的事也已经很多了。有的管理着比西方大行还大的机构;多数银行的企业客户可能流入地方债券市场,为弥补损失,必须建立起客户或投资银行服务。同时,有很多银行正在寻找新方法,在不损失的情况下,为穷人提供银行服务。 如果说这场危机改变了新兴市场银行的地位,那么,它也改变了国家在银行运营中所扮演的角色。中国这十年来已经放松了对该行业的束缚,然而2008和2009年,中国政府都要求银行继续放贷,这也是中国经济能保持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而巴、印度和俄罗斯的国家银行财产都突飞猛进,以私人银行为代价获取市场份额。而在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一些西方银行也符合它们“不牢靠的伙伴”的名声。这就可能产生长期效应。大多数新兴国家现在要的银行系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私人公司和国家银行的结合体,同时,为保证当地银行诚信,也需要少数管理良好的外国银行。 大量西方银行都迫不及待希望能在新兴国家扩大业务,上述背景对它们有深远的影响。这场危机强调了两种商业模式的魅力。首先是网络银行,如花旗和汇丰,这些银行已登陆很多国家,为其顾客带来便利。第二是“本土化”银行,比如桑德坦银行,这些银行只在少数国家占据大量市场份额,且在这些国家它们以地方银行模式运行,大体上也被视为地方银行。这两种模式都包括吸收存款和大量开设分支。大型投行在新兴市场也很活跃,但随着地方银行不断发展,其运营也会日渐艰难。 但现在这些模式几乎不可能复制。网络银行是百年经济扩张的成果。比如,花旗在纽约几近崩溃,但网络模式足以保护企业,将其在新兴市场的业务的损失减少到最低。而“本土化”银行则在90年代和本世纪早期抓住机遇,当时拉美坏账危机后,廉价出售银行,而东欧社会主义崩溃,银行私有化。然而,短期内在中国、印度或是俄罗斯都不大可能这样廉价出售银行。随着监督方加强监管,传统银行国际化的最终武器——在海外设立一些分支,而后从总部或批发市场贷款,以设立贷款基金,也越来越难实现。 难,都难 而对于无法进入新兴市场的西方银行来说,唯一的安慰或许在于,新兴市场银行对外拓展的时候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于它们而言,这场危机来得太早。如果能再保持十年成功态势,那么它们可能就能拥有足够的规模、多余资本和技术抓住时机,在危机顶峰购进陷入困境的银行。现在多数银行只能采取渐进策略。它们都在建立“珍珠链”——在大合作国设立机构,以服务国内客户。一些银行也在发达国家为外国人提供服务。 西方银行认识到,在很多国家小规模经营很容易造成损失。对于新兴市场的银行来说,这也是一样的,因此,小公司都在寻找自己能在国外使用的竞争优势。对印度来说,可能是技术成本低廉;对巴西而言,则是投行常识。部分大型新兴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