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历史时期黄河中游森林.doc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时期黄河中游森林

关于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曾经有过不同的说法。有的人说,黄土地区根本不宜于森林的存在[1]。有的人说,黄土地区并不是没有森林,像中条、太岳、贺兰诸山和洮、湟、大夏诸河的下游也是曾经有过森林的,不过都是公元500年前后的事[2]。有的人则说,只有干旱地带才不能有森林。这些说法都未必与实际相符合。   在悠久的历史时期中,黄河中游曾经有过大量的森林。史实俱在,不容否认。黄河中游在历史时期不仅有森林,而且森林也因时而有不同的演变。根据历史事实的具体情况,探索各个时代森林的面貌,寻究古往今来异同所在及其间演变的原因和过程,对于当前黄河中游的造林事业可能是有所裨益的。   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天然植被大致可以分成森林、草原及荒漠3个地带[3]。森林地带包括黄土高原东南部,豫西山地丘陵,秦岭、中条山、霍山、吕梁山地,渭河、汾河、伊洛河下游诸平原。草原地带包括黄土高原西北部。荒漠地带包括内蒙古西部和宁夏等地。森林地带中兼有若干草原,而草原地带中也间有森林茂盛的山地。历史时期历年悠久,森林时有变迁,前后不可能完全一样。根据其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点,可以断为4个时期:一为西周至战国;二为秦汉至北朝;三为唐宋时期;四为明清以来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本文即以这4个时代为经,3个地带为纬,进行论证。为了行文方便起见,3个地带之中,先平原,次丘陵梁峁,再次为山地。这是因为森林的破坏和林区的缩小,一般都是始于平原,深山老林就比较迟缓一些。   应该顺便说明,由于文献阙略,或取材不周,可能对于某些地区的森林间有遗漏,未加论列。不过至少有两个方面可以补阙:①现在黄河中游还有若干森林继续存在,而且具有较长期的历史渊源,可以认为当地是适于森林繁育的地区,甚而可以追溯到历史时期的原始森林。②在历史时期的各个时期中,某些地区前一时期虽未有森林记载,但后一时期却有证据可以证明当地确有森林,而此森林若非这一时期新发展的,则应视为前一时期的孑遗,以之填补空白。 一、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森林   这一时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显示出黄河中游森林最早的规模。到了后期,平原地区的森林绝大部分受到破坏,林区明显缩小。 (一)   黄河中游森林的渊源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期,有的地方还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期。就平原地区而论,则泾渭下游关中平原的西安半坡、宝鸡北首岭、华阴西关堡、山西西南部汾涑流域的夏县东下冯,河南西部伊洛河流域的洛阳王湾、锉李和偃师二里头等处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中皆发现有遗存的木炭,临潼姜寨的遗址中还发现有木柱和木椽,经过放射性碳”测定年代,皆可确知为新石器时期的遗物[4]。当时蒙昧初辟,交通尚不发达,而材木重物,又不易从远处运来,皆当取之于附近各处。西安半坡的遗址中还发现榛子、栗子、朴树子等[5]。凡此皆足以证明这些平原地区在那时一定都有过大片的森林。   当然,古代的传说也可以显示森林的存在。据说,当尧的时候,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因此还曾影响过农业的发展[6]。当时人口不多,经营农业都在平原地区,则所谓影响农业的畅茂草木当以平原为主。尧都平阳,在今山西西南汾涑流域。汾涑流域西与关中平原隔黄河相望,东南又距沁阳盆地不远,而沁阳盆地之南又是伊洛河下游。这几个平原相距临迩,自然条件又相仿佛,则草木畅茂亦当相似。   到了西周春秋时期,这几个平原地区就显得不完全一样。其中以关中平原的森林最为繁多。这里的冲积平原及河流两侧的阶地就有不少的大片森林,因其规模和树种的不同,而有平林[7]、中林[8]和棫林[9]、桃林[10]等名称。棫林在今陕西扶风、宝鸡一带[11],桃林在今陕西潼关[12],迤东且至于河南灵宝。这个桃林曾长期成为要塞[13],棫林先后发生过战争[14],可见它们的面积不会是很小的。平林和中林都是指平地的森林。这样的森林是巨材生长的地方[15],常为鷮鸟(野鸡)所栖止[16],鹿群也常在里面活动[17]。平林和中林不指固定的林区,应是一般的泛称。河谷、泽畔[18],以至原上都有生长[19],只是像渭河下游以北的盐碱地区才是例外[20]。正因为森林不少,直到战国末年,还有人称它是“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21]   应该指出,这里的原上虽有森林,但并非遍地都是森林。周人最早所居的周原上不少地方就是草原[22]。原是河谷两侧的阶地。阶地不止一层,当时低的则称为隰。原下坡地叫做坂。那时坂和隰都有不少的树木[23],不过不一定就是林区。   上面提到的棫列林和桃林,当然是棫或桃的纯林。周原上则有灌、栵、柽、椐、檿、柘等杂木林[24],原旁的坂上有漆有桑,原下的隰地有栗,有杨[25],还有六驳(梓榆)和树檖(山梨)[26],另外还有杞桋(赤楝)[27],就是在一些高冈上也有柞薪[28]。至于梅[29]、李[30]和唐棣,也都到处生长。然而,比较普遍的则是桑和梓[31],桑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