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小学数学教学中“三维目标”体现论文.doc

小议小学数学教学中“三维目标”体现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议小学数学教学中“三维目标”体现论文

小议小学数学教学中“三维目标”的体现 1956年,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立足于教育目标的完整性,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他提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根据布卢姆等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结合我国的教育教学实际,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三维目标不仅是三个教学目标,还可以看成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成了—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维目标,它们是联系在—起的。例如,在讲解每个数学知识点时,教师首先应想到的是用什么方法使学生产生兴趣,愿意学习它,乐意学习它,并且容易接受它,这就是情感的目标;数学来源于生活,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学习某个知识对学生的生活会有什么用处,会带来哪些方便?这是价值观的目标。学生的情感会带来他们对价值观的认识,价值观又会使学生产生对这一知识的情感。因此,三维目标是统一的,在教学中是同时进行的有机整体,不可分割的。然而,分析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我们不难看到:一方面是学生被动性学习、适应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封闭性学习、强制性学习的现象还在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存在;另一方面是部分教师在“开放”的理念“指导”下,不顾班级授课制的现实,一味追求不符合实际的所谓“开放”,造成课堂教学中的目标定位严重偏离数学教学要求。究其原因是这些教师形而上学地理解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把三维目标人为地进行“肢解”,造成了知识与技能目标该实的不实;过程与方法目标“游离”于知识与技能目标之外,游离于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之外,游离于学生发展之外,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出现了“贴标签”的现象,从而造成在实施的层面上出现了教学目标的虚化现象。课程改革需要激情,但更需要理性。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有效运用三维目标,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个人的体会和建议: 一、以知识为主线展开教学 知识是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有了知识,过程与方法才得以体现,离开知识去空谈什么过程与方法则无异于“水中捞月”;同样,知识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有了具体的“物”,才能触“情”,才能催“感”有了“情感”才能生“观”离开了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似“空中楼阁”。因此,知识的基础性决不能动摇,试想连基本的数学知识都不懂的人还谈什么方法、价值观?所以在教学中要以知识与技能这个目标为主线展开教学。   二、以提高技能为重点设计教学   知识与技能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协调能力。新的课程标准特别注重过程,这是对以往重结果、轻过程的纠偏,也是一种正确的回归。以往的重结果导致的结果是过分地强化了应试能力,其他能力弱化了,学生只会做题、只会考试,成了考试的机器,失去了情感,没有了态度,更谈不上价值观。事实上离开了过程,学生的能力就不能真正地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就无从产生。而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综合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质疑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都是在具体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一)在过程中接受知识、提高能力、发展能力、掌握方法   知识的接受与技能的提高都离不开过程与方法,只有在具体的过程和具体的情境中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知识与提高技能;只有选择了更好的方法,学生才能地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同样只有在过程中才能发展能力、掌握方法。学生只有参加了相关的活动,亲历了过程,才有观察、参观、调查、收集、查阅;只有经历了实际的实验探究,才有交流、表达、合作;只有在具体的实验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才能了解数学的研究方法,在操作中选择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 (二)在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程是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途径,有了具体的过程,学生才会获得感知、感受,有了感知和感受才能产生感情,有了感情就会派生出“真、善、美与假、丑、恶”,近而形成审美观、生活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当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要特别强调以下两点:第一教师要有“育人”的意识,要充分挖掘所教学科所特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素,同时要注重自身的示范作用,把教学生学会做人作为自己的头等使命。第二教师要掌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规律和特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主观性、体验性、内隐性等特点,它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不一样,一般是难以明确、显性地表述出来的,更不可能一节课一节课具体地罗列出来。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既要有机地结合课程教材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又要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