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出土的汉代玉蝉和玻璃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扬州出土的汉代玉蝉和玻璃蝉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繁荣时期,当时扬州曾长期用作藩王的封地,并一再作为藩王的都城。因而,今日扬州地下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汉代文化遗存,一座座王侯陵寝和众多的士民墓葬,随着基本建设和农田水利工程被发掘出来,出土了许多精美玉器。其中,殉葬品之一玉蝉和玻璃蝉占有一定数量,其玉质地滋润,设计别致,雕琢精良;玻璃装饰工艺新颖,风格独特,颇为引人注目。      一、蝉寓意      玉亦写作“玉”,是古代死者含在口中的葬玉,有贝、玉等,多为蝉形,故又称为“玉蝉”。葬玉的风俗产生于新石器时代,从考古发现早在殷商时代,死者口中就含有贝,春秋时代则含“珠玉”。洛阳中州路816号西周墓,发现一件长3.4公分,扁平带孔的蝉形玉。至汉代,厚葬风最盛,以玉蝉为主要玉,发现的数量最多,更加盛行。   《抱朴子》即有“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之说。《汉书?杨玉子小传》又有“玉石,欲化不得”的记载。这是古人对玉的崇拜,以为玉随葬可以达到尸体不腐的目的。玉中之玉蝉是九窍玉之一种。以为它能为生者避邪,为死者护尸,含之可以成仙得道。      二、扬州出土汉蝉的质地和类型      扬州发现的西汉墓葬众多,出土的蝉形器不少,但都是蝉,未发现有穿孔的装饰佩蝉。质地分玉、石和玻璃三种。扬州出土的汉蝉多数为和阗玉,既有上等白玉,也有一般白玉,还有青玉,均是利用小料琢雕成的实心体。蝉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玉蝉极其简单,一端方或圆,一端尖,双眼处理各一刀,蝉背颈下一刀单撤,成为三角形斜坡状,仅见三刀。第二种玉蝉是采用“汉八刀”琢雕数道阴线来表现头、翅和皮纹(图1-2)。其头型一种为平头,一种圆头。蝉纹布局特点是阴刻线采用粗细结合的手法,由象形转变为写实,既使蝉纹富于图案化,又颇有写实风格,形象较为生动逼真。双眼位置布于头部两侧,几乎与头部等平。口部出现较细线条组成的三角状,并在其中刻有纤细的阴刻线。双翼线条多数是起脊,微有坡度,向两侧倾斜。腹下常见5-8道刻纹,表示具有伸缩功能的皮纹(图3-6)。第三种玉蝉琢雕更加精致,纹饰写实,异常逼真。玉蝉第一种少,第二种较多,第三种更少。1988年甘泉姚庄102号西汉墓出土的一件白玉蝉就是蝉中杰作。它长5.7厘米、宽2.9厘米,是用和阗上等白玉琢雕而成。其造型准确,写实性强。身部厚实,边缘渐落。腹下皮纹横线条冲破竖线条,线头见锋。皮纹有12道,属汉蝉皮纹之最。雕工也极其规整,线条凝练挺拔,推磨技巧颇见功底,蝉身平洁,光可鉴人。其玉质滋润,琢雕精良,无论从玉质,还是从琢工和抛光来说,实属在众多汉蝉中出类拔萃的稀见品,凡见过此蝉的中外考古学者或文物鉴定专家们无不异口同声赞美称绝,称之为“蝉王”,绝非溢美之辞(图7)。除以上三种类型玉蝉之外,还有一种是利用旧玉器经过改制而成的玉蝉,为数少见。它仅求其形似,背部仍保留原来的纹饰,呈不对称。其原纹饰又与蝉翼纹饰有异,别有一番风味(图8)。1982年扬州市高邮天山乡神居山2号汉墓为扬州汉广陵王墓,出土的玉蝉背部纹饰与众迥然不同,颇为稀见,又具一种特色(图9)。   玻璃蝉颜色有灰白色(图10)、涅白(图12)和蓝色(图11)三种。它是在制作好的模具中灌注溶液,经冷却、脱模,即获实心器。这种采用模铸法制作成的蝉形器一般较为简单。涅白和蓝色蝉少。值得重点介绍的是少见的包银箔玻璃蝉和嵌贴银箔玻璃蝉。早年出土而新发现的三件玻璃蝉,去年扬州市文物考古队在发掘汉代墓葬时又出土了一件,装饰别出心裁,风格独特。在众多无装饰的玻璃蝉中,嵌贴银箔玻璃蝉尤显突出。它高5.2厘米、宽2.9厘米,为灰白色玻璃质地,背部突出,腹部低凹明显。平头,头颈之间以一道浅阴线分隔。身部双翼有阴槽加以分隔。头颈中部和双翼上均分别贴有大菱形纹饰一组。每组纹饰均用正方形小银箔5片均匀规律地分贴组合而成。银箔的每一个菱角皆统一向上,整体组合形成一个大菱形纹。所贴银箔略高于平面。在肩和身部阴槽内则分别嵌贴条形银箔。蝉眼处留有贴银箔的明显痕迹。此蝉1988年出土于扬州市发电厂汉墓男棺内(图12)。另一件嵌贴银箔玻璃蝉,1979年出土于扬州市东风砖瓦厂汉墓,高5.4厘米、宽3.1厘米,其纹饰及工艺装饰与前件相似(图13)。这两件嵌贴银箔玻璃蝉头形的区别是一为平头,一为圆头。其表层颜色一为灰白色,一为黑色。还有一件包银箔玻璃蝉也很为人关注。它长5.6厘米、宽2.7厘米,为半透明涅白色玻璃。其银箔由于受腐蚀,部分严重氧化,部分轻度氧化,但仍牢牢地贴附于蝉面。玻璃由于受到银箔的保护,而未受到腐蚀,色呈涅白,如初出新品。这件蝉1988年出土于邗江西湖胡场6号汉墓(图14)。   玻璃蝉嵌贴银箔和包银箔的装饰工艺,无疑是受古代铜器和漆器等镶嵌、嵌贴工艺的影响和启发。这两种玻璃装饰工艺是汉代新出现的玻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