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间作坊的斫琴工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民间作坊的斫琴工艺   琴,又称“七弦琴”,是最具中华民族文化内涵和审美趣味的传统乐器。作为文人、士大夫修身养性的工具,琴除具有悠久历史、众多流派、刊刻谱集之外,它还占据着人类文化史上光焰碧空的领域――斫琴法。《太音大全集》、《太古遗音》、《琴苑须知》、《琴书大全》等诸多文献,记录了大量与研琴相关的技艺和历史,反映了中国人在乐器制作方面积累的丰富技术知识和对纯美音响的刻意追求,那些从琴面选材到制作工序、从部件命名到文化象征、从不同形制到音响考究,积淀的又何止是古琴制作的单纯事项!这是一个可以透视传统乐器制作工艺中体现中国人对乐器科技和文化品味全方位的审视视角,那些历经沧桑、弥足珍贵的传世琴器,就是一张张印证着中国传统工艺学和乐器学的文化结晶,散发着不可企及的“天才创造性”。历代品象、音韵俱佳的琴,不仅以造型和乐器应有的纯净音响而负盛名,且因为背面负载了历代名人题刻的琴名、题诗、题辞、篆刻等一系列文化符号,而成为集书法、篆刻、造型、音响于一体的艺术瑰宝。    随着农业文明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紧密,特别在各类工艺制造领域:标准化、模式化的工业生产线取代了个性化、单一化的作坊生产。但仍然有一些人,对手工艺制作情有独钟,并用双手保护和发展着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的精髓。“手工”操作者们,用传统方式继承着历史上那些曾经带给中国文化以光荣的技艺,如果没有这些默默无闻的匠人对传统工艺的继承,它们就会随时间流逝淡出生活。有鉴于此,记录、保存和研究古琴制作工艺(斫琴法),就成为当下一件有现实意义的事情。   具有“泡桐之乡”的河南兰考县,活跃着一批以家庭为单位、以血缘关系为技艺传承纽带、以盈利为目的的家庭乐器作坊,他们在近些年间建立起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古琴制造工艺流程。本文选择其中工艺相对传统的“徐福林制琴作坊”为研究对象,以一个个案,作为解析民间制琴工艺、制琴作坊运营等方面的实例。      一、徐福林作坊之生存背景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其所依附的地理和自然环境,徐福林作坊的产生地――兰考县,拥有农田林网36万亩、农桐间作46万亩,林木覆盖率21%,是河南省平原绿化高级标准县。初步形成了板材加工、吊装机械、民族乐器、纺织四大特色产业,是河南省最大的桐木板材加工基地。由此,“泡桐之乡”的文化传统、谋生方式都与该地区的经济环境的恒定条件密切相关。       二、徐福林作坊之发展状况   徐福林,1972年生,是土生土长的固阳镇徐场村人。对于他来说,古琴制作缘于一次偶然的商业信息。1995年,他与朋友在一次闲聊中得知,泡桐可以制作民族乐器,由此想到家乡的泡桐林。当时兰考县的桐木,大多被加工成装饰材料,很少用于制作民族乐器的音板。于是他便在周围的省、市、县,对民族乐器的制作、销路及固定琴行,进行了一番市场调研。考察过程中,古琴那清幽淡远的音色,给了他巨大的震撼。当时兰考制作古筝、琵琶的作坊己有数家,销量可观。于是,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从事了七年的装修行业,选择了古琴制作。古琴的魅力让他坚信不疑制琴行业将来一定会大有发展。他随固阳镇一家制琴作坊的师傅学习古琴制作,农活之余,也不断摸索制琴工艺。一时的心血来潮,竟让这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工”,转变为了古琴制琴者。   1996年,徐福林正式组建村中唯一一家制琴作坊,生产销售,进原料、制作、账目、业务等所有事情,都由他一人负责。由于当时兰考县为数不多的几家古琴作坊,销售状况均不佳,建立之初,乡邻们对徐福林的未来发展并不看好。但他坚信:根据兰考县其它民族乐器(琵琶、古筝、扬琴等)的良好形势,古琴行业一定可以大展宏图。由于经费原因,徐福林的作坊,开始并没有条件使用机械化工具,所有工序都是纯手工。工具非常简单:斧子、刨子、木凿、木锉刀等。可想而知,使用这样的工具,制作面板,两三天的周期己经很乐观了。全部工序都由人工操作,再加上选材、上漆胎、髯漆等过程均需漫长时间,因此,一年只能制作十几张琴。   成品琴制出后,徐福林带着产品到天津、河北、山东等地推销。琴行需要对乐器进行鉴定、验收,才会与之签订相应合同。大部分民间作坊的乐器,都是由城市中的琴行代销,这己经成为这一行业多年间约定俗成的规矩。制琴者只有靠这条途径,才能推销出自己的产品。民间作坊与琴行之间的信誉,也从销售的效果中慢慢建立起来。虽然徐福林开始制作的琴的价格仅为200―300元,没有太多利润,但他却逐渐赢得了琴行的信任。事业开始逐渐有了起色,一直保持着不错的销售状况,琴行也成了他的固定客户。   近年来,销售市场越来越大,徐福林在制琴的同时,更多地思索着如何能使音色更好,如何使效率提高……于是,到书店购买古琴书籍,到其他制琴作坊学习,潜心琢磨,付诸实践。提高生产效率方面,他找来一些做家具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