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宜章小调班的传承与发展
至清以来,在湘南的宜章、临武、汝城、苏仙、北湖、资兴、桂阳、嘉禾、永兴、安仁、桂东以及宁远、新田等地区,流传着一种古朴的、独具湘南特色的地方戏曲――小调班,俗称“秧歌调”、“调班子”、“调班社”、“地花鼓”、“花灯戏”等。历经数百年,迄今宜章县境内仍有麻田、黄沙镇大元村、迎春乡?J石村、白沙乡腊元村、一六镇、长策乡新屋村等常年活动的小调班。其中,麻田小调班、黄沙镇大元村小调班先后于1998年、2000年被湖南省文化厅授予“农村百佳业余剧团”称号。2008年,宜章县已将宜章小调班申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宜章小调班是什么剧种?起源何时何处?社会影响如何?有什么样的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当地人们怎样传承、挖掘、保护、发展、创新小调班?
一、 小调班形成的历史沿革
宜章小调班是湘南小调班的一个分支,是湖南的民间地方小戏剧种之一,它直接脱胎于早期的花灯、秧歌等民间歌舞,属湖南花灯戏的衍生剧。而湖南花灯戏历史悠久,据《桂阳郡志?俗乐之八》载:“东汉建午年间(公元25年),桂阳郡(郴州)人口逾五十万,粮足,种桑织布手工业皆丰。民乐随之,大开农耕,田间起舞,曰‘秧歌’”。《郴州总志?风俗》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版载:“元宵自十三至十五夕,装扮故事、龙灯以乐太平。农务既毕,秋乃赛神,摊钱设醮演戏,谓之‘报赛’。小年大年放爆、鸣金鼓、百戏演之”。而《嘉禾县图志?卷十》清?同治三年(1864年)版载:“逢年过节,少年子弟列队为鱼龙灯、狮子、竿僮、角?d诸戏,或秧歌。秧歌亦谓之花灯,饰童男童女,相对跳唱,金喇叭与身手相凑。……其风至十五日止,谓之‘耍元宵’”。
从以上史料可证,郴州一带民间的“花灯”、“秧歌”,当是花灯歌舞最早起源于田间,调节劳逸的原始歌舞。且先是童男童女二人相对跳唱,后加入一丑角,成为三人戏。及至清康熙后,在湖南各地盛行“大戏”,先是由外地(京都)流入,后是自己办班,如:桂阳有专唱昆曲的集秀班,临武有高昆弹兼唱,郴州一带有老天源、老吉祥、清华、祥泰等戏班,其剧种有湘昆、湘剧、祁剧、花鼓等。在这些“大戏”的影响下,原来比较单调的花灯戏班,把各剧种易于上口,群众爱听,爱“哼唱”的短小“调子”移植过来,混在一起,为己所用,形成了后来的多声腔、多剧种、多风味而独具特色的小调班。许多“大戏”中的小型剧目也“拿来”演,如,《下洛阳》、《磨坊产子》、《王氏改嫁》等。其演员也打破了原来二人、三人唱跳的格式,随剧目人物而定了。这样一来,其剧场效果比原始的“秧歌舞”生动、活跃得多,特别受观众青睐。这种剧式,宜章俗称为“地花鼓”、“调班子”,现在统称为“小调班”。
二、 宜章小调班的传承与发展
宜章地处湘南边陲,人口密集,物产丰富,是中原与岭南往来、商贸的要道,古称“楚粤孔道”。据《宜章县志》记载:“县处湘粤冲要,南北商货转输关键,清咸丰间,水运僦舟,陆运顾夫……”正因为水陆交通之便捷,铸就了宜章人丰物阜之盛世,也就激活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风潮。在城乡,时有各种戏班子在活跃。清以后,在宜章县的各乡镇集市圩场和一些大村庄,都设有专门戏台(楼),据不完全统计,至1952年止,全县有保持完好的固定专门戏台218座。宜章戏剧活动的繁华略见一斑。其中一些职业、半职业、业余戏班常年活动在各地。专业戏班多为演大戏,业余戏班也有唱大戏的,也有演小戏的。剧种多为祁剧、花鼓戏和小调班。唱祁剧的业余班多在宜章的南部乡镇,如麻田、?J石、浆水等,其余的大多数是小调班。
宜章小调班的鼎盛当数1949年至1958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翻身作主人,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崭新阶段,人们欢欣鼓舞。宜章小调班风起云涌,乡乡社社(初级、高级社)都有剧团(小调班),这时的小调班都是一色的小调剧(节目)。1959年至1961年,时逢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全民吃公共食堂,加上工农业“大跃进”,人们白天出工,晚上还要开夜工,从物质、精神、时间诸多方面,都不利戏剧生长,各地业余剧团寥寥无几。1962年后,公共食堂解散了,社员分得了自留地,人们生活不断上升,农村业余剧团(小调班)又得以复苏。接着便是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那种炽烈的政治氛围中,不论男女老少,谁都想唱、想跳、想演,谁都能唱、能跳、能演,谁都要唱、要跳、要演。唱革命歌,跳“忠字舞”,演样板戏。这一时期,几乎每个村委会(大队)和稍大一点的自然村都有“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业余剧团)。一个大队(村委会)三四个宣传队是常见的。但是,这一时期的业余剧团就不是纯小调班了,而是革命歌曲、三句半、对口词、锣鼓词及至后来的“样板戏”(京剧),唱小调的节目有,但份量很少。而且传统节目被视作“封、资、修”、“四旧”遭封杀。“文革”后期,业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民版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第10课《萝卜的种植》课件.ppt
- 《老年慢性肾脏病综合管理指南(2025年版)》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标准.docx VIP
- 氟化钾MSDS.doc VIP
- 2025食品检验员资格证考试试题库及答案答案.docx
- 2024数据中心浸没式液冷系统单相冷却液技术指标和测试方法.docx VIP
- G02-2019 房屋建筑工程抗震构造设计.docx VIP
- 2024KDIGO慢性肾脏病评估和管理指南要点解读.pptx VIP
- 2025年党风廉风建设试题及完整答案.pdf VIP
- 2025年文房四宝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到十年行业预测分析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