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上海581”表  .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制造:“上海581”表     今年是国庆60周年,在家里,茶余饭后也时常说起一些有关国庆的话题。我参加过20年大庆,任务是在天安门广场组字举花;妻子是医生,参加过50年大庆,负责保健工作;母亲在新中国刚成立的那些年,每年都参加在天安门的集会、游行。在这举家畅谈的时候,不免就想起去世的父亲。母亲说,我和你爸爸结婚的时候,他送我一支金星牌的金尖钢笔,还送我一块“华成”牌手表。送我钢笔是为了好好学习,共同为国家出力;送我手表是为珍惜时间,好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那手表就是1953年为了国庆四周年生产的。   这些话我们不知听母亲说过多少遍了,母亲却津津乐道。这只“华成”表现在还走得很好,可是母亲已经舍不得用了。她经常拿出来擦擦、上弦,然后放在耳朵旁听听,说,听见这表的走动声,就听见你爸爸的心跳了。还说,你爸爸常叹息,可惜这表,表壳是国产的,表芯是外国的,要送你一块都是国产的多好呀!其实父亲的想法,正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心声。   这只华成女表,钢壳,直径30毫米,小三针款式,秒针在6点位,商标是以地球在太阳系轨道行驶图案为衬底,上面黑体华成繁体字,下有“1953 9 3/4”字样。背面是一双麦穗图形从下面正中向两边呈弧形状到表壳的一半;表壳上半部分正中为一五角星,左半圆为“1953’字样;右半圆为“10 1”字样;表壳正中为商标及“华成出品”字样。表芯为瑞士产。   我们国家自主批量生产的第一批手表,1958年诞生在上海,定名为“上海”牌“581型”,其中581型为半钢,A581型为全钢。所谓“半钢”是指表壳是钢质,后盖是铁质;“全钢”是指表壳与后盖都是钢质。后来,我们一家特别关注这批手表的相关资料,但虽然尽力收集,还是不全面。   “上海581”是瑞士“赛尔卡”长三针、17钻细马防水手表的仿品。可我以为仿制也不简单,这种仿制表面上看还没有自主设计能力,但却表现了一个国家冶金、机械制造和精密加工技术等方面的水平,而冶金、机械制造和精密加工技术水平与其他许多相关行业、产业的技术实力息息相关,彼此相互促进、相互带动。因此,手表虽小,却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表现,可谓一大技术进步,是鼓舞全国人民斗志的大事,更满足了国内人民的需求。前些年我终于在《上海轻工业志?专记?专业志》中找到关于中国第一代国产手表的试制、诞生经过的最权威说法。现引录于下,与大家一起分享。   1954年,国家计委主任李富春在上海视察工作时提出:我国有六亿人民这样的大市场,手表工业大有作为。希望上海能生产我国自己制造的手表。1955年初,在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几十名钟表行业的职工联名上书中共上海市委,要求自制国产手表。市委根据李富春的指示和职工的要求,决定将试制国产表的任务下达给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局(当时上海轻工业分第一轻工业局、第二轻工业局,后合并为上海市轻工业局)。   1955年7月6日,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局与上海钟表同业公会从中国钟厂、文钟厂、中华电钟厂、中兴钟厂、远东钟厂、亨达利钟厂、亨得利钟厂、时民钟厂、大光明钟厂、上海钟厂、建国仪表厂、华康钟表材料行、慎昌钟表店、艺星工业社、和成工业社、华成工业社、中苏工业社等参试单位抽调人员,加上6名从事钟表修理的个体劳动者,共58人,组成手表试制小组。第一批计划试制12只,仿瑞士“赛尔卡”长三针、17钻细马防水手表,将150只零件分解到各参试单位和人员,分头制造。   各试制人员在一无技术、二无材料、三无工具的困难条件下,土法上马。大光明钟厂工程师曲元德,自己设计了一架小铣床,并自制铣刀,经两个月摸索,违出了一只合格的小钢马。中国钟厂阮顺发承担主夹板的试制任务。一开始,他发现仿制夹板中有5个无用的孔,但孔的加工又十分精细,他百思不得其解,苦苦思索三天后,才弄清楚,这是制造手表夹板的定位孔,夹板的孔径都以此为基础。于是他自己动手赶制了一台手摇小钻床,自制刀具50多把,用缝衣针制成微型钻头,经过反复试验,手表主夹板终于研制成功。至9月28日国庆前夕,分散加工好的150多只零件全部集中,交南京路慎昌钟表店进行装配,装成了18只手表,结束7我国不能生产细马手表的历史。   但这种分散试制零件、集中进行装配的方式,质量很难保证,更不能形成正式生产能力。为此,1956年4月正式成立了“上海手表工厂”筹备处。5月,试制人员全部集中到江阴路齐心发条厂的仓库里进行试制,8月又迁到江苏路716号一幢旧式洋房里试制,并扩大试制队伍,从全市一些著名钟表店里再抽调一批修理钟表的技师和从事加工钟表修配零件的个体劳动者,试制人员从58人增加到150人。缺少专用设备,他们用普通机床改制成钟表用的小摆车;缺乏传动电机则用电风扇头子改装。没有材料,他们用绣花针造钻头,用阳伞骨、绒线针、自行车钢丝等制造手表轴芯,用酒精灯作热处理。由于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