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新品种新的技术推广应用.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产新品种新的技术推广应用

年龄与生长 泥鳅的生长速度取决于饲料的质量、数量及水温。一般刚孵化出的仔苗体长约0.3cm,1个月后长至3cm左右,半年后长至6?cm左右,第2年年底体长可达13cm?,体重15g左右。泥泥鳅个体最长可达20cm,体重100g左右。水温在25~27℃时,泥鳅摄食量大,生长最快。 繁殖习性 泥鳅一般2年成熟,1年可产卵2~3次。产卵期4~8月,其中5~6月是产卵高峰期,但也有秋后产卵的。 产卵最适温度为25~26℃。 泥鳅产卵量因个体大小差别很大,多者万粒有余,少者不足千粒。卵黄色,半透明,直径1mm左右,有粘性,但粘附力不强,易从鱼巢上脱落。受精卵经2~3天即可孵化成鳅苗,刚孵出的鳅苗长3mm。 泥鳅的苗种培育 培育池:50平方米的小土池为好,水深50-60米 清塘 :苗种放养前10-15天,使用生石灰清塘,7天后注水 鳅苗放养 :同批孵化的鳅苗750-1000尾/平方米 饲养管理技术 : 豆浆饲养法 肥水饲养法 分养 :经过40-50天的培育,体长达到4cm左右,分养,转入 下一阶段养殖 成鳅的养殖 养殖泥鳅的池塘要求池底平坦,面积150-250平方米,水深40-50厘米,水泥池要在池底铺上20厘米厚的泥土,土池池壁需用砖或石块浆砌,要坚固无漏洞。 清塘方法与鳅苗池相同,15000尾/亩,养殖过程中既要注意培肥浮游生物,又要逐渐训食投喂配合饲料,泥鳅配合饲料要求蛋白含量达到40%,可将饵料搅拌成软块,投放到食台上,沉到离池底3-5厘米处。平时管理上注意清除池边杂草,调节水质。 引起泥鳅发病的因素 外在因素: 水温变化 、水质变化 、溶氧变化 、放养密度 、饲养管理 、机械性损伤 、生物因素。 内在因素 : 应从提 高鱼体抵抗力入手 常见疾病 水霉病 寄生虫病 打印病 腐鳍病 红鳍病 气泡病 黄颡鱼 黄颡鱼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 俗称:戈牙,黄腊丁 形态特征 体长,腹平,体后部稍侧扁。头大且平扁,吻圆钝,口大,下位,上下颌均具绒毛状细齿,眼小。须4对,大多数种上颌须特别长。无鳞。背鳍和胸鳍均具发达的硬刺,硬刺尖带有毒性,刺活动时能发声。胸鳍短小。体青黄色,大多数种具不规则的褐色斑纹;各鳍灰黑带黄色。 生活习性 黄颡鱼多在静水或江河缓流中活动,营底栖生活。白天栖息于湖水底层,夜间则游到水上层觅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所以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幼鱼多在江湖的沿岸觅食。属温水性鱼类。生存温度0~38℃。最佳生长温度25~28℃,pH值范围6.0~9.0,最适pH值为7.0~8.4。耐低氧能力一般。 食性 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觅食活动一般在夜间进行,食物包括小鱼、虾、各种陆生和水生昆虫(特别是摇蚊幼虫)、小型软体动物和其它水生无脊椎动物,有时也捕食小型鱼类。其食性随环境和季节变化而有所差异,在春夏季节常吞食其它鱼的鱼卵,到了寒冷季节,食物中小鱼较多,而底栖动物渐渐减少。 规格不同的黄颡鱼食性也有所不同,体长2~4cm,主要摄食桡足类和枝角类;体长5~8cm的个体,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以及水生昆虫;超过8cm以上个体,摄食软体动物和小型鱼类等。 年龄与生长 黄颡鱼生长速度较慢,常见个体重200~300g。在自然大水域1龄鱼可长到体长56mm,体重5.7g。2龄鱼可长到体长98.3mm,体重20.6g。3龄鱼可长到135.5mm,体重36.1g。4龄鱼可长到160.1mm,体重58.2g。5龄鱼可长到177.7mm,体重81.3g。黄颡鱼雄鱼一般较雌鱼大。1~2龄鱼生长较快,以后生长缓慢,5龄鱼仅为250mm。 繁殖习性 黄颡鱼2~4冬龄达性成熟(约3龄以上),最小成熟个体,雌鱼为11.7cm,雄鱼为14.8cm。达性成熟的雄鱼在肛门后面有一个生殖突,而雌鱼则无。在南方4~5月产卵,在北方6月才开始产卵。要求水温在20~30℃。产卵活动于夜间进行。 黄颡鱼具有筑巢产卵保护后代的习性。产卵时亲鱼选择具有水草的沙泥质的浅滩,水深8~10cm,利用胸鳍刺在泥底上断断续续地摇动。建造鱼巢有几个在一起的,也有几十个成群的,相隔不远形成穴群。每个穴径约为15cm,深为10cm,产卵受精于穴内。雄鱼于穴口保护鱼卵孵化。并经常用巨大的胸鳍拨动,使穴中水流通,利用水流辅助卵孵化。护幼至仔鱼能自行游动为止(7~8天)。期间雄鱼几乎不摄食。雌鱼产完卵后离巢觅食。黄颡鱼怀卵量为1086~4469粒,成熟卵径1.7mm,受精卵为黄色、粘性、沉于巢底或粘附在巢壁的水草须根等物体上发育。受精卵两天内即可孵化。 黄颡鱼的养殖技术 ( 1)池塘条件:养殖黄颡鱼的池塘面积要求不严,可大可小,但水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