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次课:审美形态之丑和荒诞
美学 审美形态之丑和荒诞 凡高:《吃土豆的人》 柯列乔 《朱庇特与伊俄》 欧米哀尔 贯休:罗汉(五代) 面部幻影和水果盘 丑 丑 丑在形式上的特点是不和谐。它主要具有两方面的审美价值,一是显现生活的本来面目;二是显现人的个性特征。丑感是广义的美感的一种,它使人感受到历史和人生的复杂性和深刻性,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使人得到一种带有苦味的愉快。 一,丑在形式上的特点是不和谐。 凡高:《吃土豆的人》 柯列乔 《朱庇特与伊俄》 二,丑主要具有两方面的审美价值,一是显现生活的本来面目;二是显现人的个性特征。 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 雨果 欧米哀尔 自然中认为丑的,往往要比那认为美的更显露出它的“性格”,因为内在真实在愁苦的病容上,在皱蹙秽恶的瘦脸上,在各种畸形与残缺上,比在正常健全的相貌上更加明显地呈现出来。既然只有“性格”的力量才能造成艺术的美,所以常有这样的事:在自然中越是丑的,在艺术中越是美。 ——罗丹 (法) 贯休:罗汉(五代) 三,丑使人感受到历史和人生的复杂性和深刻性,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使人得到带有苦味的愉快。 丑显示人生和历史的苦难和阴暗的一面,使人震动,同时又感到人生和历史的复杂性的深度。形式上的不和谐也可以使人获得复杂感和深度感。 一种混合的感情,一种带有苦味的愉快,一种肯定染上了痛苦色彩的快乐。 ——李斯托威尔(英) 丑 丑在形式上的特点是不和谐。它主要具有两方面的审美价值,一是显现生活的本来面目;二是显现人的个性特征。丑感是广义的美感的一种,它使人感受到历史和人生的复杂性和深刻性,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使人得到一种带有苦味的愉快。 丑和美的关系 相反冲突的美与丑有着内在的关系,两者能组合成统一协调的意象。正是丑与美之间的张力运动赋予了美的意象的无限丰富性和生气。 雅典卫城博物馆藏品 第一,美离不开丑。 贡布里希:这些希腊雕塑是这样的完美,这样的富于理想性,它让我们对它们的美产生一种无限的崇敬和向往之情的同时,又让我们感到这样的美是不属于我们人间的,它们是来自于另一个世界的。 文艺复兴后期乔尔乔纳:《维纳斯的寓言》 近代安格鲁:《维纳斯的诞生》 文艺复兴后期乔尔乔纳:《维纳斯的寓言》 要实现美的令人愉悦的价值,要产生这样一种愉悦感我们就需要不断地对我们创造的艺术形式进行优美化的提升。而这样一种提升的过程,会导致自然形体原有的局限性、偶然性、非理想性的因素的逐渐地被淘汰、消除。 如果美本身沿着完美、优雅、 妩媚、感动等感官娱乐的方向发展,我们就会发现美自己扼杀了自己的生命。 美不仅传达着死亡的信息而且它实际上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死亡事件。 ——德国著名哲学家阿多诺 第二,美丑对比。 丑和美对比中形成张力。 把这种张力(矛盾关系)展现为美和丑相辅相成的、积极的互相提升创化的过程。 柯列乔 《朱庇特与伊俄》 第三,以丑为美 罗丹 《断鼻梁的男人》 罗丹 :希腊雕像的美是在完全忽视了奴隶的苦难,忽视了寻常人的生活的忧烦而形成的一种超然绝世的美,这种美当然缺少一种现实的生机和生气。 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一丑字中丘壑未易尽言。 ——清·刘熙载《艺概》 第四,美丑辩证统一。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 ——《庄子·知北游》 美与丑 相反冲突的美与丑有着内在的关系,因此在艺术世界中两者能组合成统一协调的意象。正是丑与美之间的张力运动赋予了艺术世界美的意象的无限丰富性和生气。 第一,美离不开丑。 第二,美丑对比。 第三,以丑为美。 第四,美丑辩证统一。 荒诞 荒诞,就是人的一切行为变得无意义。其形态特点是无秩序和不确定。荒诞感是由于人与世界的疏离而体验到的一种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从而产生极度的焦虑、恐惧、失望和苦闷。 面部幻影和水果盘 蒙克《 呼号》 一,荒诞感产生的前提:理性和信仰的双重失落 ,导致了一种生存的无意义感。 人成理性社会的“零件”。 人总是需要从世界那里获得意义和价值,总是要让世界对人的内心呼唤给予回答。但是,世界却以无理的沉默来回应人的呼唤。 荒诞恰恰是人在追求意义的时候变成了对意义的瓦解。 一个能用歪理来解释的世界,还是一个熟悉的世界,但是在一个突然被剥夺了幻觉和光明的宇宙中,人就感到自己是个局外人。 ——加缪《西西弗斯神话》 二,荒诞形态特点是无秩序和不确定性。 面部幻影和水果盘 达利《内战的先兆》 萨尔瓦多.达利 《记忆的永恒》(1931), 达利圣安东尼的诱惑 三,荒诞感是由于人与世界的疏离而体验到的一种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从而产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