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志良:物联网的挑战
物联网的挑战 北京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系 王志良教授 wzl@ustb.edu.cn 电话 010人简介 教授/博导,国家二级教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人工心理与人工情感专业委员会主任。 研究兴趣:物联网技术,人工心理与情感计算,助老助残的居家监护系统。 物联网---现在与未来(书图片) 时间有限 水平有限 只是编写了,没有著作 想谈点书外的话 演讲大纲 一、物联网的现状 二、物联网的挑战 三、物联网的建议 一、物联网现状 金融危机引发的科技革命即将到来 官-产-学-研已经逐渐形成热潮: 国家发出号召; 联盟纷纷成立; 会议连连召开; 大学开始建立专业; 人们纷纷关注; 可是,。。。。 物联网带给我们的问题 科技革命来到,可没有感受到?! 第三次信息浪潮来到,可没有感受到?! 部门多多,那个是权威? 会议多多,那个是权威? 大单位单位多多,那个是可信的引领者? 国家利益如何保障?(协议,技术) 问题多多! 挑战多多! 二、物联网的挑战 对中国的挑战 对引领者的挑战 对我们每个人的挑战 挑战 感知中国---中国的IBM在哪里? 什么叫中国的IBM,具备国际领导者的条件,在国家发展路线图、技术、思想、概念敢于而且能够引领中国,具有号召力! 物联网新技术在哪里? 国家、部门、我们每个人应该怎样应对挑战? 智慧地球”给我们的启示 《“智慧地球”给我们的启示:从技术到产业的开放式创新值得关注》 在“智慧地球”中寻找新技术发展趋势信息可能是找错了地方, 而“智慧地球”体现出来的从技术走向产业化,直至寻求全球产业链整合的全过程,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 ? 智慧地球---IBM “智慧地球”概念是经过精心谋划、充分准备、周密部署后推出的。 确实没有竞争对手可以在传感器网络、云计算、超级计算、软件服务化、数据整合与挖掘领域胜过IBM。 IBM的头脑风暴(1) IBM的头脑风暴(2) IBM的头脑风暴(3) IBM的头脑风暴(4) 感知中国---我们的IBM “感知中国”概念也应该是经过精心谋划、充分准备、周密部署后推出的。 也应该确实没有竞争对手可以在??技术、??技术、??技术、??技术领域胜过中国的IBM。 中国的IBM 在哪里? 中国的IBM 在哪里? 什么叫中国的IBM,她应该具备国际领导者的条件,在国家发展路线图、技术、思想、概念等方面敢于而且能够引领中国,具有号召力,并且愿意奉献! 对研究者的挑战 我们如何看待物联网? 知识背景(计算机、通讯、自动化)有限,如何把握全局? 研究积累所致,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 研究兴趣所致,如何选择切入点? 物联网----是过去一些概念的延续与继承 管理控制一体化: 3C协同:Computer, Consumer Electronics Communication 5W目标(Whoever;When;Where;Whomever与任何人;Whatever实现任何) 普适计算 网络自动化技术 NBIC(Nano-Bio-Info-Cognitiong)会聚技术 物联网的特征 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获取 (PC机) (Internet) (IOT) 学科交叉(3C融合,CONTROL) 技术集成(3C协同, CONTROL) 物联网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 物联网的科学问题 CPS------人-机-物三元世界 以人为本的计算------天人合一 人工智能,人工心理方法与应用 科学与人文的交叉研究 这种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们的位置在哪里? 一点思考 科技革命来到了吗?感受到了吗? 感受到第三次信息浪潮了吗? 哪个是物联网技术的可信的引领者? 呼唤发展路线图! 三、思考与建议 对中国的挑战—制定国家发展路线图 对引领者的挑战—呼唤引领者 对我们每个人的挑战---找准自己的位置 一点看法(1) 物联网已经成为信息科技产业化的第三次浪潮。 事实上她只是反映了学科交叉、技术集成的科学发展必然趋势。 我们应该积极投身于这个浪潮之中,发挥自身优势,在物联网大系统中占领一席之地,其目标是使得国家利益最大化。 一点看法(2) 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物联网的发展是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盲目跟风和冷眼旁观都是不可取的。 我们盼望物联网发展路线图,呼唤“感知中国”的引领者,向往中国物联网新产业的出现。产业应用是物联网的生命所在。 而我们每个人在物联网的大框架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是至关重要的。 谢 谢! * * 参与者对物联网的困惑 人人皆知,可又不知; 门槛不高,又摸不着北, 感觉物联网又远又近 对参与物联网又想又犹豫; 期待的效益在哪里? 物联网是“云”? 还是“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