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朱鹏飞建筑生态学4_第四章_建筑水生态系统幻灯片.ppt

朱鹏飞建筑生态学4_第四章_建筑水生态系统幻灯片.ppt

  1. 1、本文档共10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徽州民居中用作夏季消暑的窑井 现代的建筑技术已经能将地下水作为冷源或者热源对整个建筑进行能量的调控。在夏季,将温度较低的深层地下水泵入建筑,通过热交换器来给室内的空气降温。水温升高后被泵入热水箱。在冬季则进行相反的操作,将热水泵入建筑供暖,冷水泵回冷水箱中储存。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办公楼深井水利用 4、采用屋顶雨水收集装置,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利用 建筑屋顶、道路、绿地 综合雨水收集 屋顶集水区 檐槽 落水管 储水罐 过滤 泵房 5、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进行中水回用 方井水系位于窦村中央,整个水系由五口井组成 方井和各塘口的水位有一定的落差,功能各不相同 吃水井水位最高,清澈见底,井水恒温,冬暖夏涼,清爽甘甜;淘米的水塘水位次之,依次是洗菜、洗衣服、洗便桶的水塘。 窦村 3 单体建筑——四水归堂 将天井四面的屋顶向内倾斜,使雨水顺屋檐而落至天井中。同时,屋檐上使用陶质天沟管,地面使用陶质排水管,天井中不需挖蓄水池而可以使水流通过天井阴沟,经过街巷水沟、渠道,通向村外山涧溪流,构成了民居内部完整的排水系统。 四水归堂的生态意义不仅在于排水,更在于形成了夏天冷气、冬天暖气的来源渠道。另外,徽州古村落中家家户户吃水用井,数不清的村中水井,冬天冒出热气,夏天散发凉气,同样对传统村落和民居起着自然的空调作用。 天井小气候调节示意图 村落景观——水口园林 水口园林多建于村落入口众水汇聚之处,这里广种林木、构筑园林建筑,风景宜人。满足村民“保瑞避邪”和“藏风聚气”的心理要求。水口园林多以变化丰富的地域自然山水为依托,因地制宜,形成自然而丰富的景观形态。 从实用角度来看,水口提供给村落一道天然植物屏障,能减轻山水对村舍的影响并吸附尘砂、净化空气和涵养水源等;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它能增加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安全感和领域感,满足村民的防卫心理需要;从环境艺术角度来看,水口的建筑物不但丰富了村落的景观,而且还提供了人们休息和交往的场所。 水系入口 村落水口与内部水圳、沟渠等相互连通,形成村落天然的供水、排水网络。对村落水系的改造利用,体现了人们对于营造适宜的人居环境的追求。此外,村落给水与排水体系分流设计,其中对于雨水排泄是通过在街巷两侧设立雨水沟,对于生活污水采用生物净化的处理方法,在室外设置污水发酵池和净化池,利用莲藕吸附污泥和浮游生物净化水质的方法,再通过沟渠或管道排入村外水圳或农田。 出口:南湖 二)、徽州古村水系的审美特色 1 流动:水的生生之美 “引水入室掘井家中,防祝融之肆虐,取汲浣之便利,求滚滚之财源,荡里中之秽气,灌村外之良田”,生动地概括了水圳活水的“饮用、洗涤、防火、灌溉、环保”五项功能,另外还点出了“发财”的祥兆。 这种体现生态平衡思想的水系规划,使村落聚居环境和自然生态相结合,符合现代人类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观。 2 静谧:水的平静之美 尚曲:水的有机之美 水流三面环绕为吉,谓之“金城环抱”。 宏村水圳九曲十弯,大小圳分流,或宽或窄,分布均衡,恰到好处,规划设计正是迎合了造园随形而弯、依势而曲的审美原则。水圳曲的形态布局不仅能解决了户家防火问题,而且也满足了汲水之便,更给宏村人带来一份生气、灵气和文气。水圳成线,路亦为线,水圳与路巷平行、叠合、交错,成为庭院的延伸,路随水走,行走用水两相宜。 受水的曲线影响,建筑外墙凹凸进出,各条巷弄空间收放急骤,宽窄变化,曲折迷离,成为一种动态空间形态。流水把月沼、南湖水景串成散落其间,或收或放,或聚或散,曲水在明快的步巷中奔流,充分展现了水与建筑顺其自然、曲水流觞之美景。 与水迎合的建筑形态 三)宏村古水系与赖特的有机主义建筑 二、水在中国传统建筑环境中的生态应用原则 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指的是对现存建筑环境中的自然条件进行充分分析,在顺应自然的前提下,对环境中的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整体性原则 传统建筑总是将环境中所有的水资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某些时候城市形制到单体建筑形式甚至当地居民生活方式的形成都是为了达到对水资源的生态保护和优化配置,这主要体现在对水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上。 持久性原则 生态建筑的目的就是降低人工环境的自然支持成本,而一个使用时间长达几百年的城市水系很好地减少了再建设对人力、财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消耗。在中国传统的城镇中,设计合理、从建成之初一直运用至今的水利系统并不在少数。 低消耗原则 水所具有的诸多物理特性,使其能够在不消耗其他能源,不增加环境负担的情况下,保持环境的温度与湿度恒定,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古人通过一些巧妙的设计,用水来对建筑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这样减少了对其他资源的消耗,却仍然保持了环境的舒适。 第三节 古村落中水的生态处理手法在现代住区中的应用 利用水资源调节住区气候 建筑布局尽可能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