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珍珠知识PPT
珍珠篇 第一节 中国珍珠历史文化 中国的珍珠史始写于6000年前的大禹时代。据《海史·后记》 记载,元前约4000年,中国传说中五帝之一的大禹定“南海鱼草、 珠玑大贝”为贡品。 根据大禹的生活区域分析,当时的南海应该在今天的江南地 区。 《格致镜原·妆台记》记载,周文王曾用珍珠装饰发髻。 黄帝时期,出现黑蚌珍珠。 夏禹时期,进贡供品中出现南海珍珠。 管子称:“珠者,阴之阳也”。 汉代时,称海南为“珍珠崖郡”。该时期开始区分采珠区,将 珍珠产区分为南北两地。北地以东北的牡丹江、混同江、镜泊湖 等地的淡水珠为代表,史称北珠;南地以广西合浦地区北部湾海 域所产的海水珠为代表,史称南珠。 司马迁史记称:“明月之珠出于江海,藏于蚌中。” 后汉书中记载,广西以采珠换取粮食为生。 宋代时期,发明养殖珍珠方法并将此方法传给日本。 清朝已经使用珍珠粉。 古今所称“掌上明珠”、“ 明珠入抱”指的也是珍珠。 由于珍珠是权力象征和高贵、财富的标志,古代的许多统治者为满足自己的私欲,纷纷发起掠夺珍珠的战争。 自古以来,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翡翠与珍珠,一直被誉为珠宝界中的“五皇一后”,受到人们的偏爱。珍珠自被发现的那一刻起,人类就对它的天生丽质爱不释手,不但将其视为天赐之物,奉若神明,而且将其视作财富与华贵的象征。 南珠·历史的印记 南珠为海水珍珠,历史上盛产于广西合浦县的北部湾海域。 古时有白龙、杨梅、青婴、平江、断望、乌泥、珠沙等七大珠池。 合浦珍珠历代受到皇室的重视,岁岁向皇室进贡。 在汉代,合浦有数千人以采珠为生,史称“珠民”。 晋太康三年(218年),为确保皇室的珠宝供应,晋武帝特别下诏,派兵守护廉州珠池,严令庶民不得自行入海采珠。一应采珠事宜,须由官府统一部署。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采珠鼎盛期。明朝历代皇帝均有采珠令,仅明弘治12年,即采珠28000两。 北珠·消逝的光芒 北珠为淡水珍珠,主要产于中国东北的吉林、黑龙江一带淡水河流中,以松花江、牡丹江、嫩江、爱珲河等水域所产的质量最佳。其中牡丹江由于珠多物美,有“珍珠河”的美誉。 清康熙年间,常熟人徐兰曾征战于吉林、黑龙江等地,亲眼看到北珠的开采盛况,著有《塞上六歌》,并在《采珠序》中写道:“岭南北海所产珍珠,皆不及北珠之色如淡金者名贵。”另据《梵天庐丛录》记载:“牡丹江上游,宁安城南,其余巨流中皆有之”。 三国时期,人们即知美珠多出于夫余国,夫余国即东北。 辽时小国铁离曾用珍珠、貂皮等物品和辽国易货贸易。 此后的渤海国,也以珍珠向汉室朝贡。 北宋神宗熙宁年间,“朝贵已重尚之,谓之北珠”。北珠颗粒硕大,颜色鹅黄,鲜丽圆润,晶莹夺目,“实远胜岭南北海之产物”,因而备受皇室赏爱。 北珠的采撷史到清朝达到鼎盛。皇室特别设置了专门机构——珠轩——对采珠进行管理。珠轩在产地设珠柜,负责对珍珠进行管理与收购。清朝曾在吉林的乌拉设衙门,置官员专司捕珠业。每年四至九月,采珠人沿松花江流域捕蚌。水深时,捕蚌者用大杆插入水底,抱杆而下,取蚌出水后,在采珠官监督下,剥开贝壳验看有否珍珠,往往是百蚌不能获一,由此可见采珠之难,珍珠之珍贵。对所采之珠,要在采珠官员的监督下包装密封,由总管和驻军首领共同挑选,颗粒大者进献朝廷,颗粒小者弃之江河,任何人不得私自留存。朝廷对采到大珠者给予奖赏,奖赏往往是按照珠的成色赏以绸缎布匹,或折算成银两。如果是有罪之人,可以减免刑罚。 清朝常将北珠按照大小镶缀在各级王公将官的顶戴上,珠之大小、多少即代表其地位品级的高低。 乾隆皇帝诗“大地沆瀣清渊沦,光涵玑斗潜效珍”赞颂北珠。 成语典故话珍珠 在中国漫长的文明史中,珍珠不仅留下了一系列的神话、故事、传说,而且成为许多古典小说、成语典故的主题。? 1、隋侯之珠 《淮南子?览冥训》:“譬如隋侯之珠。”注:“隋侯,汉东之国,姬姓诸侯也。隋侯见大蛇伤断,以药傅之,后蛇于江中衔大珠以报之。珠盈径寸,纯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烛室。故谓之‘隋侯之珠’。”隋珠在我国历史上与和氏璧齐名,广为流传。 2、买椟还珠 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