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县苦李树煤矿10701采面方案及设计.docVIP

织金县苦李树煤矿10701采面方案及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织金县苦李树煤矿10701采面方案及设计

织金县苦李树煤矿 10701回采工作面方案设计 说 明 书 编 制: 朱 伯 荣 编制时间:二○一五年十一月十日 目 录 第一章 概况 3 第二章 施工技术条件 3 第一节 地质概况 3 第二节 水文情况 4 第三节 其它施工技术条件 5 第三章 施工方案 6 第一节 巷道布置及施工顺序 6 第二节 施工机械设备配备 9 第四章 主要生产系统 9 第一节 通风系统 9 第二节 压风系统 12 第三节 综合防尘系统 13 第四节 安全监控 13 第五节 供电系统 14 第六节 排水系统 ┄┄┄┄┄┄┄┄┄┄┄┄┄┄┄┄┄┄┄┄┄┄┄┄┄┄┄┄┄┄┄┄15第七节 运输系统 ┄┄┄┄┄┄┄┄┄┄┄┄┄┄┄┄┄┄┄┄┄┄┄┄┄┄┄┄┄┄┄┄15 第八节 通信 ┄┄┄┄┄┄┄┄┄┄┄┄┄┄┄┄┄┄┄┄┄┄┄┄┄┄┄┄┄┄┄┄┄┄16 第五章 劳动组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6 第一节 劳动组织 16 第二节 作业循环方式 18 第六章 安全技术措施 20 第一节 一通三防 20 第二节 顶板管理 25 第三节 爆破管理 26 第四节 防治水 29 第五节 机电管理 29 第六节 运输管理 ┄┄┄┄┄┄┄┄┄┄┄┄┄┄┄┄┄┄┄┄┄┄┄┄┄┄┄┄┄┄┄┄30 第七章 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32 第一章 概 况 苦李树煤矿为年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年的生产矿井,采用平硐开拓,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现开采一采区+1942m水平(10701运输巷)。 矿井主要通风机功率为2×75kw,总进风量达2400m3/min;瓦斯抽放泵功率为110kw(高、低负压同等功率,主管直径315mm,支管直径200mm)。 现有采掘工作面:10604采面及10702回采备用工作面,1070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 10701采面布置于7号煤进风下山以西的7号煤层,其运输巷标高+1942m,计划走向长540米,倾斜100米(视具体情况),预计储量为12.92万吨。 第二章 施工技术条件 第一节 地质概况 10701采面位于7号煤进风下山以西的7号煤层,回采标高+1942.2m~+1974m。7号煤距6号煤层间距20米,煤层顶板以细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稳定性较好。岩石物理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干容重2.65~3.03t/m3重平均2.78t/m3;吸水率0.03~3.23﹪,平均1.13﹪;含水量0.01~2.78﹪,平均0.96﹪;孔隙率0.09~11.01﹪,平均3.33﹪;抗压强度15.31~50.36Mpa,平均28.17Mpa;抗拉强度3.01~42.09Mpa,平均7.94Mpa。底板为泥岩,遇水易底鼓。 10701回风巷上部为技术改造巷和7号煤回风大巷,此两巷以上为7号煤层采空区。 第二节 水文情况 一、地层含水层 主要为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其次是碎屑岩类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仅零星分布于低洼地带,现叙述如下: 1、松散岩类孔隙水 赋存于第四系(Q)中,岩性为残、坡积成因的粘土、亚粘土、砂土等,分布于矿区低凹地段,厚度小于10m,属松散岩类孔隙水,由于其分布面积小,厚度较薄,含水较弱,故无大的水文地质意义。 2、基岩裂隙水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三叠系下统大冶组第一段(T1d1)及吴家坪组第一段 (P3w1) 之泥页岩细至粉砂岩、粘土岩中,现分叙如下: 1)三叠系下统大冶组第一段(T1d1)弱含水层岩组 岩性为灰黄至褐黄色泥岩、钙质粘土岩,时夹灰至灰黄色薄层泥质粉砂岩,局部夹泥灰岩透镜。厚约15~30m。分布于矿区西部。根据区域及邻区水文地质资料,含碎屑岩类风化裂隙水,富水性弱。泉流量丰季平均为0.682L/S, 枯季平均为0.043L/S。为相对隔水层。 2)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第一段(P3w1)弱含水层岩组 岩性为灰色薄层至中厚层细至粉砂岩、粘土岩夹炭质页岩和煤线,偶夹透镜状灰至深灰色中至厚层燧石灰岩。厚约50~65m。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含碎屑岩类构造与风化裂隙水,富水性弱,为相对隔水层。泉流量丰季平均为11.971L/S, 枯季平均为1.83L/S。为相对隔水层。 二、地表水体情况 相对应地表位置为山区,东高西低,地面标高为+2110.0m~+1296.8m,无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 三、充水因素分析 充水的直接来源是10701回风巷上部地表渗透水。 第三节 其它施工技术条件 根据2013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本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6.47 m3/min,瓦斯相对涌出量29.77 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1.64m3/min,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7.55 m3/t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