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今 人 书 话
弁 语
谈书的文字古已有之 此者如今归之 书话 而古时多
属目录校雠之学 汉代刘向父子受命校书秘府 著为 别录
七略 其后班固据以纂成 汉书 艺文志 此乃官修书目
和史志书目之开端 三国两晋而下 迭更丧乱 而图籍著录屡
代不废 如郑默之 中经 荀勖之 新簿 皆有创获 唐初
修 隋书 有 经籍志 之作 玄宗时又有 群书四部录
至此官修书目已蔚为大观 私撰目录肇始于南朝齐梁间 王俭
撰 七志 阮孝绪撰 七录 总集众家名簿 补苴官目之缺
堪为书林佳话 王 阮志录群书 非仅津逮来学 更以惟书是
癖之雅趣启染后世文人 延至宋代 私家刻书 藏书风气大盛
各种书目著录相率而出 亦为一代雅事 举其要者 首推晁公
武 郡斋读书志 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 二志 其后明清
两代 书海泛滥 此类著录便是不胜枚举 而书目之外 至此
又有书跋集录一路 如毛晋 隐湖书跋 钱曾 读书敏求记
王士祯 渔洋书跋 等等 较之前者更见读书人之心得和情趣
由志目而为题跋 而为近之书话 著述体裁之递相嬗变
盖因风气所使 古今文人心性不同耳 古人著录图籍 以 辨
章学术 考镜源流 为要旨 惟于版本 目录一节用功良多
近世以来 文人觉于时势 书里书外 触处皆是文章 故援笔
之际 或于义理辞章道及风俗人心 或由掌故佚闻寻绎精神趣
味 论列书事亦多有感而言 缘事而发 近人叶德辉撰 书林
清话 虽云旨在考述刻书源流与校勘家掌故 字里行间亦自
有传薪之意 又痛慨 秦火胡灰之厄 心事意气在在可见
书林清话 之前 有叶氏族人叶昌炽 藏书纪事诗 一作
1
裒录藏书家遗事 亦未尽是书斋之语 此二书 自书目 题跋
之外另辟一途 可谓书外言书 文字式样显然更趋自由 如今
书话 之体 通常以为由清人书跋发展而来 其实叶昌炽
叶德辉这类摭谈诸般书事之文字亦是一处来源 唐 先生在其
书话 初版自序中说过 他本人的书话写作就汲取了 书林
清话 的一些特点 不惟其一者 但看三四十年代出现的许多
书话 像阿英 郑振铎 周越然诸先生的作品 都是兼具前人
书跋和书事笔记性质 至于今人之书话作品 则又不同于前人
其中版本目录色彩愈益减褪 而更为注重书里书外之掌故 事
略 情致 意境等等 且不乏针砭时弊之笔 读书人掩卷思道
抚今追昔 激扬文字 厥有斐篇 此者见性见情 更见时贤用
世之心
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 书话之作大行其道 与日渐繁盛之
学术随笔互相辉映 已是一种引人瞩目的文化景观 当然 今
人书话仍还不同于一般的学者散文 较之后者它含有更加浓厚
的书卷气息 大体不离书本或书人书事 在出版事业日益繁荣
书籍流布十分便利之今日 此类文字备受读者欢迎亦自必然
其实 书话之风靡今日 亦正体现了学术文化由书斋弥散社会
由学者播于民众的现代精神走向
浙江人民出版社向以繁荣学术 积累文化为己任 于书林
诸事亦多有用心 以往曾出版 两浙著述考 浙江藏书楼
等书 为读书界所看重 今届 该社又拟系统出版今人书话
委托我辈策划其事 我辈不才 幸赖海内学者书人鼎力相助
俯仰之间已初具规模 且精华所聚 可读可赏 或可谓之今世
之书林佳话也欤
绿林书房
一九九七年六月
2
目录
序 8
自序 10
名家发微
研究 沉沦 的珍贵资料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