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海纳百川 藏书博览
简装书库 政治
世界 各国政治
美国与国际
人权法
01
编著 刘杰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信息中心
导言
人权,是当今国际社会最引人注国的重大问题之一。世界各国由于经济
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历史文化传统和国际地位的巨大差异,对人权有着不
尽相同的主张和衡量标准。人权不仅是一个关系列权利的享受或保障的道德
或法律问题,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国际社会中,不
同类型国家间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矛盾和斗争,不仅存在于观念和意识形
态,而且涉及到广泛的国家利益,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法产生着重大影响。深
入研究人权问题,越来越成为国际关系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二战后,美国将人权上升到对外战略的高度,提出 “人权外交”,在世
界上频频指责别国的人权状况,干涉别国的人权事务,导致其在与包括中国
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关系中,人权问题十分敏感,给相互间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增添了不少人为的障碍。由此,考察和分析美国的 “人权外交”,特别是它
提出的根源、目的、实质以及内在矛盾,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学术上都
具有重大的意义。
近年来,对美国 “人权外交”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热点
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不胜枚举。在这方面,西方的研究起
步较早,加上资料条件的便利,在原始材料的整理和诠释,具体案例的分析
和实证考察,人权外交与美国内政、外交、社会、法律等问题的相关分析方
面著述较丰,其中如弗雷德·鲍曼、朱迪斯·邦切尔等人对人权在美国外交
政策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约翰·汉弗莱、霍华德·瓦塔等人对人权涉及
的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问题的相关性研究;以及威廉·查菲、维尔农·范
戴克等人对美国国内人权问题的研究等等,部对我们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
鉴。相对而言,我国学术界对美国 “人权外交”的研究起步较晚,从80年代
中后期开始才陆续有一些研究成果问世,但近年来发展较快,撰写了大量的
专著和论文,研究触角已涉及 “人权外交”的由来、发展过程、社会文化前
景、实质、内在矛盾等各个方面。特别是我的导师、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刘
星汉教授,是国内最早从事这一研究的学者之一,对美国 “人权外交”问题
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他从国际人权保障角度出发,对美国提出人权外交
的历史根源和现实目的、美国对待国际人权保障的立场,以及美国在推行人
权外交时采取的 “双重标准”等问题所作的深入分析,都具有开拓性的价值。
中外学者的现有成果,都对作者从事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程度不同的启发,增
强了作者完成本课题的信心。
美国对待国际人权法的政策,是其人权外交的延伸。这是一个实证性较
强的问题,但涉及面又十分广泛,既涉及到国际人权法缘起、发展及作用和
效力的评价和认识,也与美国的国内外环境、对外战略、观念传统有着密不
可分的内在联系。作者试图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入手,通过对美国政策嬗变的
操作性分析,来透视美国人权外交和国际人权政策的内在实质与规律性因
素。从本书涉及的两个相关性主体的研究现状看,国外学术界由于起步较早
和资料条件的便利,有较多的类似或相关研究成果问世,如:A·戈尔·小摩
尔所著 《美国·联合国·人权》(绿本,1979年版),着重探讨了美国在联
合国讨论人权的国际保障时的态度和所发挥的作用;约翰·汉弗莱所著 《联
合国与人权》 (纽约,1984年版)、迈尔斯·麦克道格所著 《人权·国际秩
序与国际人权法的基本政策》 (纽黑文,1980年版)等,虽没有系统分析美
国的立场和态度,但较全面地考察了国际人权法在战后的发展情况;纳塔
利·考夫曼所著 《人权条约和参议院》(北卡罗莱纳大学,1990年版)则从
美国国会的角度探讨了美国抵制国际人权法的国内因素。但上述著作均未介
绍到我国,而且它们大多是从西方的人权观念出发研究问题的。国内学术界
近年来对本课题也开始有了一些研究。如刘星汉教授的 《美国对待 (国际人
权公约》的立场》、 《国际人权保障与美国人权外交》、刘文宗的《从国际
法论人权和美国外交》、黄默的 《国际人权四十年》、信春鹰的《现代国际
人权斗争中的人权问题》等都从不同角度涉及到了美国对待国际人权法的政
策问题,为本课题的研究做了一些开拓性的工作。但客观他说,现有的这些
成果还是比较笼统的,尚缺乏系统性和整体的历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