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制度.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四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制度

(一)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自然资源权属制度是指人们在开发利用和保护各种自然资源的活动中,关于自然资源所有权、使用权、和其他专项权益的法律制度。 1. 自然资源的所有权 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是指特定主体对自然资源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一般认为,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是特定主体基于法定的理由和程序取得的。我国不存在完整意义上的自然资源个人所有权,目前,自然资源个人所有权取得方式也仅是限于开发利用以及继承。 2. 自然资源的使用权 自然资源的使用权是指特定主体依法对自然资源进行占有并开发、利用的权利。自然资源使用权的取得都必须通过法定程序办理相应手续。 (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是指自然资源的利用者在向有关部门交纳一定的费用后才得以利用此种资源的制度。这项制度提高了资源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减少了对资源浪费和破坏行为。我国目前对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主要是通过交纳费用或征税来实现的。 (三)自然资源开发禁限制度 自然资源开发禁限制度是指为了防止人类的过度开发行为,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法律明确规定对自然资源的某些特殊区域或种类实行禁止或限制开发的一系列管理制度。我国的多项自然资源立法都采用了这制度。如《土地管理法》、《水法》、《森林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均有规定。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禁限的范围主要包括:(1)濒危的自然资源。(2)处于环境敏感区的自然资源。如国防林等。(3)具有重要科研价值的特种自然资源。这类自然资源包括特殊的地质、地貌、特殊的古迹、文物等。(4)具有多种用途的自然资源。 按照禁限的内容不同,自然资源的禁限可以分为对开发利用数量的限制,开放利用方式的限制,对开发利用时间的限制,对开发利用程序的限制,对开发利用地域,对开发利用主体的限制、对开发利用对象主体的限制等。 (四)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许可证制度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许可制度,是指特定主体在向有关的管理机关提出开发申请,经审查依法获批并被颁发许可证后方能从事此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制度。许可制度的采用有利于国家对自然资源的宏观管理,同时也有利于对持证人进行监督管理,有效保护资源开发利用者的合法权益。 (五)自然资源补救制度 自然资源补救制度,是按照法律规定要求开发利用者对因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损害和破坏,进行相关的恢复、更新、补救资源的一项责任制度。它有利于保障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补救的主体主要有两种。第一是对非资源的权属主体,因其对资源的侵害行为而产生的资源补救责任,如《森林法》中规定了盗伐林木的行为应承担补种树木的责任。第二是资源权属主体,由于过分使用资源也必须所要承担资源的补救义务。如《土地管理法》中规定的土地资源补救制度就有耕地开垦、土地复垦、土地治理和资源复原等。《水法》中设立的水资源补救制度又可以分为影响水运资源的补救、影响渔业资源的补救、影响用水和水量的补救、影响地下水的补救等。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 环境法是指在调整人们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律规范,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宪法》、《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为主要渊源的环境法律体系。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对于促进科学决策、加强环境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2002年《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及企业的环境影响后评价三个方面。 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公众有依法参与的权利。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应依法公开。 (二)环境标准制度 1.环境标准的概念  环境标准指的是为了控制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行政机关根据立法机关的授权而制定和颁发的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各种技术指标和规范的总称。传统意义上的环境标准主要是国内标准,而现代意义上的环境标准除了国内环境标准外,还包括国家认可和推行的国际标准,如ISO14000系列标准。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