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弃与迷茫.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厌弃与迷茫

厌弃与迷茫——浅析80后亚文化的形成 亚文化作为当今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往往是指在社会主流文化或综合文化的大背景下,某一区域或某一特殊群体所彰显出的独异观念和生活方式,尤其是那些与主流文化相对的非主流的局部文化现象。在我看来,“80后”文化应当无可争议地被归结为亚文化,因为这一群体特别具有反叛个性和浪漫品质,在自我思想上也有着自身某种独立的思考与追求;然而,它们的思想目前还处于社会一种边缘、弱势境地,还没有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政治经济上的实质影响,而只能表现为对主流精英与主流意识的疏远离散状态。 “80后”亚文化的表现是我们这一代人以及我们的父母所再熟悉不过的了。进入新世纪,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群人渐渐走入了它们的青年时期,“80后”青年主体文化观念与世界青年文化快速接轨,波波族、乐活族等西方新兴群体生活方式很快引入,游戏族、动漫族等亚文化风尚也基本与国际浪潮保持同步。不得不承认,这些新兴的外来文化在第一时间被“80后”吸收了,并形成了他们抵制“父母文化”的主体形态。他们频繁地阅览着网络、电视、时尚杂志、卡通读物与言情类图书,使用着一些信息技术衍生媒体如MP3、手机等,沉迷于各种网络游戏、网络聊天、手机短信等旷日持久的狂欢活动;新异时尚的网络流行语成为了他们最坚硬的亚文化言说,“PLMM”、“7456”、“打酱油”、“囧”、“雷”等网络词汇层出不穷;此外,当宏大叙事与主流文化形态出现审美疲劳,“恶搞”早已从小众行为升格为“80后”们普遍喜爱的亚文化方式,所以我们看到了《大史记》、《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中国队勇夺世界杯》等网络恶搞,这种夸张超常规的集体“恶搞”,是一种充满娱乐与叛逆原动力的“滑稽戏仿”。这些颠覆经典、解构传统、张扬个性与讽刺社会的“恶搞”狂欢景象,也正是“80后”暂时拒绝官方文化的强烈表现。 那么,究竟是什么促使“80后”文化形成,更重要的是为什么“80后”亚文化会以娱乐消费、“恶搞”等反叛行为为特色呢?在我看来,正是“80后”对主流文化的厌弃和其对现实的迷茫造就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80后”亚文化。 首先,我认为“80后”亚文化,隐含着对主流文化一定的排斥反叛倾向,与社会倡导的主流文化已存在隔阂,主流文化对青年教化的主导支配作用已有明显减弱。换句话说,目前中国主流文化与现实状况存在着某些缺陷与混乱,它对当下青年已经缺乏一种重要的感召力量。具体来看,“80后”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在大时代中,商品经济大潮对某些主流文化与精英行为产生了重要冲击。当主流文化强调经济成就的主要目标,相关成就机会又受到社会体制和价值观滞后等因素限制之时,就必然产生各种社会腐败与文化非道德现象。例如,在当下中国社会,重经济发展而不重视文化精神更新导致了物欲横流的现状,瞒和骗的假大空话语也并没有随着封建社会覆灭而消亡,为了经济的局部发展,整个社会牺牲了伦理、审美、政治等文明的诉求,甚至用漠视走私、纵容犯罪、牺牲劳工利益、污染环境、泛滥黄赌毒来“改善经济环境”,庸俗功利的实用主义在社会文化层面肆无忌惮地张扬。这种装饰浮夸的社会“虚伪文化”现象着实难以让人认同,面对这些“主流文化”的种种“标志”,“80后”们必然产生一种排斥情绪,他们的各种叛逆、前卫行为可以说是基于他们对当代社会某些文化现象潜藏的厌弃冲动,他们鄙视这样的主流文化,并坚决拒绝与其同流合污。 其次,“80后”虽对负面的主流文化存在厌弃,但又不得不在种种现实面前陷入了迷茫,这一点也帮助催生了“80后”亚文化。当下社会分配不公、失业、医疗、教育、安居等问题成为社会焦点,而中国社会的艰难转型使得“80后”们成为当仁不让的被动受洗群体。伴随着“蜗居”、“蚁族”等现象的出现,谋生的艰难、独处的的抑郁、前途的渺茫、生态的残酷又成为“80后”们不得不直面的现实,住房、婚恋、竞争压力、人际关系、父母赡养、个人亚健康状况、保险保障等构成的客观现实的枷锁,使得他们实现梦想,甚至安居乐业的基本幸福保障都不很明郎和确切,网上流传的“80后通史”即生动描绘了他们所处的困顿窘境。对于“80后”而言,当下物质生活五光十色的表象近乎炫目,但他们却对未来生活某种信心的缺失,精神上又缺乏必要的磨砺和坎坷,因而变得愤世嫉俗,集体陷入对当下文化与现实的迷茫。 当同时我们也应该知道,在一个开明正常的社会里,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往往只是相对主次之区分,而不包含社会道德与精神实质高低贵贱差异的判断。并且,事实证明,人们对于“80后”社会责任感的怀疑与文化精神的忧虑显得多余。身处亚文化中的“80后”有着不可遏止的热血和激情,有着轰轰烈烈追求社会文化理想的强烈愿望,他们同样也因多元、自我、激情、独立梦想而成为被主流社会接纳的探路者。他们探索新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系,探索新的世界蓝图而并不用理会太多过去的影响。他们的精神发展虽然脱离了父兄辈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