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象(补图)讲解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藏:指隐藏于体内的内脏. 象:指可以从外部察知的现象、征象。 藏象:指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及相通应的自然界事物和现象。 藏象学说:是以脏腑有形态和生理病理为研究目标的中医学基本理论。;第一节:脏腑 ;一、五脏;解剖之心居于胸腔两肺之间,膈膜之上,外有心包包裹。 心为神之舍、血之主、脉之宗;五行属火。 心为君主之官,心与小肠相表里。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的主体功能:一、心主血脉 二、心藏神 心的联属功能:①开窍于舌 ②在体合脉 ③其华在面 ④在志为喜 ⑤在液为汗 ;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心主血脉功能的临床观察;;心病常见症:心悸怔忡,心烦,心痛,失眠多梦,健忘,谵语等。 A. 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自汗;或畏寒肢冷,或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神志模糊或昏迷。 B. 面色淡白无华或恍白或面红或颧红或青、紫暗。 C. 心胸烦热,失眠,面赤口渴,溲黄便干,或狂躁谵语,或吐血衄血,或肌肤疮疡,红肿热痛。 D.心胸憋闷疼痛(绞痛),放射至肩背部,时发时止。 E.舌尖红起刺、破碎疼痛、生疮或舌淡苔白、舌淡胖苔白滑或舌红少苔、无苔或舌青紫暗有瘀斑瘀点或舌红少津。 F.脉数或脉沉细迟弱或细数或脉沉弦、细涩、结代,或脉微细欲绝。;舌有瘀斑;?五行学说的构架(思维特征—火象,火—心) 约定俗成:东方、西方;语言、文字:感悟、思念 ?古代政官体制的影响 心为君主之官 ?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病理的独特认识方法 “血者,神气也”,“心主一身之血脉” “有一分血则保一分命” 方法:司外揣内、由表及里;心藏神的概念内涵;心藏神理论的临床实践价值及意义 ? 生理方面 a.心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素问.灵兰秘典论》:“主明则下安”。 b.心主宰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 病理方面;痫病大发作 (癫痫);;? 治疗方面;(一)心在体合脉 (二)心在志为喜 (三)心开窍于舌(见《形体官窍.口齿舌》) (四)心在液为汗 【 从现代医学而言,汗主要是水和无机盐,属水电解质体系。在临床可见,对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最为敏感的就是心脏。严重者常可导致心律不齐,心率失常,心悸等。水电解质平衡是维持心脏正常机能的一个重要因素。】;4、心的生理特性;(二)肺; 解剖肺位于胸腔,位置最高,又称“华盖” 肺五行属金。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肺的主体功能:一、肺主气司呼吸 二、宣发肃降 三、通调水道 四、朝百脉主治节 肺的联属功能:①开窍于鼻 ②在体合皮 ③其华在毛 ④在志为悲 ⑤在液为涕 肺与大肠相表里;1、肺主气司呼吸;2.肺气的运动形式 (肺任何功能发挥的前提);;3、肺通调水道;《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4、朝百脉(主治节);? 肺的阴阳气血失调;5、肺与形窍志液的关系;6、肺的生理特性 ;肺具有清肃的生理特性。这是保证肺气的宣降运动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因肺具有肃清其本身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洁净、通畅的特性。若因外邪侵袭,或痰浊阻遏,或瘀血停滞,或肺气不足,使肺失清肃,则可影响到肺的宣降运动,进而引起肺的生理功能失常,出现咳逆气喘,呼吸不利等证。所以肺必须保持清肃,才能为肺的宣降运动及各种生理功能的发挥提供有力的保证。 ;(三) 脾; 解剖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 脾五行属土。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脾的主体功能:1、脾主运化 2、脾气主升 3、脾主统血 脾的联属功能:①开窍于口 ②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③其华在唇 ④在志为思 ⑤在液为涎 脾与胃相表里 藏象中的“脾”作为解剖学单位是指西医解剖学中的脾和胰,但其生理功能病例变化又远非脾和胰所能概括。;1、脾主运化;(1)运化水谷;(2)运化水液;;浮肿;2、脾气主升;3、脾主统血;? 脾的阴阳气血失调;4、脾与形窍志液的关系;5、脾的生理特性;脾性喜燥而恶湿 最早来源于古人对天象气候的长期观察,发现湿淫太盛的气候反常,民病多与脾脏有关,如《景岳全书》所云:“土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