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本溪煤田晚古生代含煤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摘 要] 通过对辽宁省本溪煤田晚古生代含煤地层沉积特征及地层对比的深入研究,在区域地层划分的基础上,确定了本溪地区地层对比的标志层,为本溪煤田的勘探和生产提供可靠的划分对比依据。
[关键词] 本溪煤田 含煤地层 划分对比 标志层
[Abstract ] This paper delves into 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of the late Paleozoic coal-bearing stratas of Benxi coalfield in Liaoning province, on the basis of the regional stratigraphic division, figuring out the mark layer of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for this area, providing a reliable dividion and contrast basis for the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
[Key words] Benxi coalfield Coal-bearing strata 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Mark layer
引言
辽宁省东部本溪煤田为辽宁省重要的煤产地之一,其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特征在晚古生代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位置,特别是本溪组典型剖面的的确立,地层层序完整,被认定为区域性标准剖面,并以本溪地理名称命名。国内外可对比性很强。
1.自然概况
1.1地理位置
本溪地区位于辽宁省中部的东部,地理坐标范围在东经123°34′-125°46′、北纬40°49′-41°35′,属辽宁中部城市群的重要城市,东傍吉林省通化地区,南接丹东市,西邻鞍山、辽阳,北接沈阳和抚顺,面积8435平方千米,地理环境优越。
1.2地形地貌
本溪地区为辽东中部的东部山区,属于长白山脉的西南延续部,地势由东向西南、西、西北逐渐倾斜、地形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东西与北西、北东向构造纵横交错形成网格状格架的山地丘陵特色。此外,由于不同区域出露的岩石类型及岩性不同,地质构造强度不一,使本溪地区的地理景观多样,地表形态和区域差异动态变化较显著,造就了以下四种地貌特色:
(1)中部东西向低缓山地丘隆地貌:因流水侵蚀而形成绝对高度100―350m、相对高差10--100m的低缓山地侵蚀地貌;在厚层灰岩分布区则形成了溶洞、地下河发育的喀斯特地貌。
(2)北部东西向中低山地丘陵侵蚀地貌:经历漫长的地质时期的风化侵蚀形成了山坡斜面缓而宽的低山地形;因其中的断裂构造发育,又坚硬性差异显著而产生了受流水侵蚀差异明显,形成了雨水冲刷和流水切割较深、山坡陡而窄的中山倾动性山地侵蚀地貌。
(3)南部东西向中高山地丘陵侵蚀地貌:岩性致密坚硬的花岗岩、石英砂岩分布区形成高山峻岭、危崖陡壁的东西向中高山地貌。在西部晚元古界石英砂岩、砂岩分布区的岩层产状多半呈水平,被断层切割及流水侵蚀而形成了峭壁悬崖、石峰林立的丹霞地貌。
(4)东部火山岩地貌:火山岩以中心式喷发为主,主要形成了残留的破火山锥(6处)、熔融岩浆流动所成的缓缓火山斜坡和微凸起的熔岩盖等熔岩台地火山地貌;坚硬的混合花岗岩则形成了元宝顶子等高山峰地貌。
2.地质概况
2.1区域构造单元
根据多旋回构造发展演化基本理论基础划分的地质构造单元,本溪地区处于华北地台(I)、辽东台隆(II)、太子河――浑江台陷(III)、其中有辽阳――本溪凹陷和桓仁凸起(IV)。北与铁岭――靖宇台拱(III)和抚顺凸起和龙岗凸起(IV)衔接,南与营口――宽甸台拱(III)凤城凸起(IV)衔接。
2.2地层
本溪地区在地层上和华北区基本相同,在地台基底形成之后,即从晚元古代到古生代,盖层接受沉积的阶段共包括三大套稳定的盖层。它们是:
1、青白口系―震旦系构造层;
2、寒武系―奥陶系中统构造层;
3、石炭―二叠―三叠系中统构造层。
其中尤以古生代地层分布较为广泛,发育完整。由老至新出露有前震旦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及第四系。除了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上白垩统外,其余各时代地层皆有不同程度地发育,其中晚元古界和古生代的尤其发育,因而许多地层组的名称用本区地名来创名,这也是国内罕见。
3.含煤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3.1含煤地层划分对比的目的与意义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