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涂装电器安全知识培训;课程名称:涂装电器安全知识培训
课程目标:熟悉掌握涂装安全用电要求
课程长度:2个课时
培训对象:新员工、转岗员工、维修工
培训讲师:段志公;课 程 纲 要; 第一部份 涂装安全概论;第一部份 涂装安全概论;第二部份 用电安全教育;二、电气事故伤害分类: ①电能②雷电③静电④电磁⑤电气火灾电流对人体的伤害①电伤-电流对人体造成的外部伤害。(例如:电弧灼伤/电烙印/触电引起的二次事故)②电击-电流通过人体,造成内部器官在生理上的反应和病变。(表现为:刺痛、灼热、痉挛、麻痹、昏迷,心室颤动、停跳,呼吸困难或停止)电击分类:a.单相触电b.两相触电c.跨步电压触电注意:电击伤害的程度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强度/持续时间/频率/人体部位/身体状况等因素有关。(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持续时间越长、频率在于25-300HZ范围内,经过人体的心脏、中枢神经、呼吸系统是最为危险的);不同电流强度的性质;2.绝缘检测:手持电动工具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绝缘电阻测量,并符合要求。(带电部分与外壳间绝缘电阻:Ⅰ类≥2兆欧; Ⅱ类≥7兆欧; Ⅲ类≥1兆欧。)
3.电源线:Ⅰ类电动工具的电源线必须采用三芯(单相工具)或四芯(三相工具)多股铜芯橡套线;长度不超过6米,中间不允许有接头及破损。其中绿、黄双色线在任何情况下、只能用PE线。
4.开关护罩:电动工具的开关应灵敏可靠,插头无破损,规格与负载匹配。电动工具的防护罩、盖及手柄应完好,无破损、变形、松动。;五、防雷、防静电安全:
1.防雷技术
①涂装工程项目的防雷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有关规定执行。并应当根据建筑物和构筑物、电力设备以及其他保护对象的类别和特征,分别对直击雷、雷电感应、雷电侵入波等采取适当的避雷措施。
②防直击雷措施,主要是装设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独立避雷针是离开建筑物单独装设的。一般情况下,其接地装置应当单设,接地电阻一般不应超过10Ω。附设避雷针是装设在建筑物或构筑物屋面上的避雷针。其接地电阻不宜超过1~2Ω。
③防感应雷措施 ,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建构筑物有感应雷防护要求。包括静电感应防护;电磁感应防护。应在馈线上装设避雷器 。
④防雷电侵入波措施,低压线路涉及电子设备时,雷电侵入波将沿低压线传入,可能酿成大面积雷害事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⑤防雷接地,一般设备要求防雷接地接触电阻不得大于10Ω。关键设备防雷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要求小于4Ω。自动控制、监测预警、信息网络类电子系统的防雷接地阻值宜采用不大于1Ω的防雷接地技术。 ;2、静电的危害:
静电的主要危害是使人体受电击, 影响产品质量和引起燃烧、爆炸三个方面。;2、静电的产生:①工艺过程中的静电涂装作业中产生静电放电的原因,除了物料,包括液体和粉体涂料,可能在管道高速输送过程中容易造成静电积聚外,主要是实施静电喷涂时,两电极间的空气被击穿而释放能量所致。电极上有明显的放电集中点,在瞬间,能量集中释放容易产生火花放电,在喷漆或喷粉过喷形成的悬浮物空间,以及有机溶剂挥发气体与空气的爆炸性混合气体空间,有可能点燃易燃、易爆物质而引起火灾、爆炸。 ②人体带电人体带上静电时接触接地物体,或者人体接触高压静电载体,都有可能发生静电放电。当电势达到一定值,这种放电会使人体感到电击,并有可能引发次生事故。这些事故包括人体动作失衡、造成跌落、机械伤害、电气伤害、误操作等,高电位差的静电放电还会达到可燃气体的点燃能量等级,形成燃烧、爆炸事故条件。;3、防静电的技术措施①人体防静电人体带静电是很易发生的, 必须采取措施予以避免。 在涂装作业场所不允许穿化纤类 衣服进入涂装区域或以确定为爆炸 危险的场所,而应当穿采用导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