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创伤控制理论课件说明.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CS理念更加符合多发伤患者的病理生理,既把创伤对患者的损害降到最低限度,又最大限度地保存机体生理功能,是兼顾整体和局部逻辑思维的充分体现 大多数多发伤都可以通过Ⅰ期确定性手术治愈,只有少数病人的生理潜能临近或达到极限时,才须采用损伤控制手术-ICU复苏-计划性再手术模式处理。 损伤控制性手术的适应证 4 适应证的确定要求手术医师能尽快判断病人的损伤及生理状况,预先作出判断而不是在病人生理耗竭时才被迫实施 因此,正确且熟练掌握损伤控制性手术适应证是成功应用这项技术的关键 1 凝血障碍 2 体温不升 3 代谢性 酸中毒 公认的适应证是出现致死三联征 凝血 障碍 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非机械性出血 实验室检查 发现血小板数量减少、功能受损 凝血酶减少 部分促凝血酶原激活时间(PTT)延长(60s) 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19s) 出血时间(BT)延长 凝血因子Ⅴ、Ⅷ减少 纤维蛋白原裂解产物(FDP)增加(纤维系统活化) 体温 不升 中心温度(T)34℃ (T下降到32℃即无生还希望) 体温不升的相关原因有很多,但开腹手术中的热量丢失是最重要的因素 低体温引起心律失常、心输出量减少、呼吸抑制、 神志模糊和凝血障碍,极易导致MODS 代谢性 酸中毒 PH≤7.20~7.25 全身组织持续性灌注不足、乳酸堆积是最基本原因 剩余碱(BE)≥12~15mmol 是预测病人死亡的敏感标准 致命三联征虽然意义重大,但临床决策过程却要复杂得多,还要考虑诸多因素。当出现三联征的某一二项,同时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宜考虑施行损伤控制性手术 *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普 通 外 科 副主任医师:张继业 电话两个问题: 1.手术的目的? 2.手术的本质? 损伤控制性外科 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 损伤控制性手术 Damage control operation(DCO) 或称 DCO 是近年来创伤外科领域中涌现出来的 一个极有实用价值的外科原则 DCS概念 1 DCS理念形成及发展 2 DCS理论基础 3 DCS适应症 4 DCS策略的实施方法 5 DCS概念 1 DCS包括损伤救治全过程,有院前和院内;分级救治等,主要有:损伤控制性诊断和损伤控制性治疗两部分。 损伤控制性诊断 1.创伤处理必须掌握四个原则: 严重伤优先处理原则 不必因诊断不明确而延误有效的治疗的原则 详细的病史对急性创伤病人的评估在一开始时是不必需的 选择必须检查项目并合理安排检查顺序 2.诊断不足与检查过度 损伤控制性治疗 治疗不足 治疗过度 药物 液体 手术 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前期,二次世界大战至越南战争期间 由于受战争环境,一时间可能产生大批的伤员,加上条件的限制,分级救治和Ⅱ期手术的概念在战伤救治中得到充分发展,并成为创伤救治的标准程序 雏形 当时Pringle、Halsted、Schroeder等分别报道了肝 损伤后填塞止血和早期终止剖腹手术的方法 二战结束前,该技术一直是肝损伤的主要治疗措施 然而,1955年以后,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加之文献报道填塞术后组织坏死、感染及再出血等并发症,“填塞”不再作为主流外科技术而逐年弃用 此期间,以肝叶切除止血为代表大量高难度、复杂、耗时的手术应用于多发伤的救治 尤其上世纪50~70年代 随着,麻醉学的发展、ICU的出现及外科手术水平的提高 使得创伤期确定性治疗的概念风靡一时 主张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或趋向稳定时,对多个部位创伤同时或先后进行确定性手术治疗,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复所有创伤 多数学者 10多年过去后,人们在总结上述治疗的结果时 技术的提高患者的死亡率却没有明显降低。或者说 那些复杂的高难度手术并没有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反复杂的高风险手术、长时间的麻醉进一步加重 患者内环境的紊乱,而引发病人术后的MOF等严重 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惊奇地发现 20世纪70年代以后,肝周纱布填塞技术又逐渐获得认可,并在某些严格适应症的病人中获得较好的效果 Feliciano等在1981年采用该技术治疗10例严重肝损伤大出血的病人,存活率达90% 1983年Stone等回顾总结了31例严重创伤并发凝血障碍患者的救治经验,他们发现在创伤早期若施行简单的手术控制损伤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