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3 机械排烟 设置部位: 按规范应设置排烟措施,但又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房间、走道、中庭。 5.2 机械排烟原理 机械排烟区域 走道/房间 排烟风机 室外 排烟口 防烟分区的储烟仓 挡烟垂壁 防烟分区1 防烟分区2 防烟分区3 排烟口 排烟防火阀 排烟机房 排烟风机 水平机械排烟系统原理 外窗 挡烟垂壁 * 烟气的危害 镜头一 1990年1月14日凌晨,西班牙名城萨拉戈萨一家迪斯科舞厅发生火灾。死亡的43人中,多数是坐在椅子上死去的,身上毫无烧灼痕迹。 镜头二 1995年12月8日广州著名的“广涛阁芬兰浴”桑拿浴室火灾,18人葬身火海,其中有不少死者身上看不到被烧灼的痕迹,衣着仍然整齐,有的鼻孔发黑或有血迹,有的嘴唇或面部还很红润。 镜头三 2000年12月25日,河南洛阳东都商厦地下二层的火灾,使得在四层的舞厅309人命归黄泉,而舞厅却没有一点儿烧灼的痕迹。 镜头四 2001年5月3日,大连渔轮公司西装码头正在建造的“辽渔1号”渔轮(1800吨)发生火灾,由于聚胺脂燃烧产生大量的有毒烟气,致使在船舱内施工的10名民工全部窒息死亡。 火灾烟气主要危害 毒害性 减光性 恐怖性 一、火灾烟气的毒害性 有毒气体含量超出了人们生理承受的最低浓度 烟气是物质在燃烧反应过程中热分解生成的含有大量热量的气态、液态和固态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烟气的组成成分及其含量取决于可燃物的化学组成和燃烧时的温度、供氧量以及助燃物质的数量等燃烧条件。在完全燃烧的条件下,燃烧产物以CO2、水蒸气为主。在不完全燃烧的条件下,除了上述燃烧产物外,还有CO、醇、醚等有机化合物。这些燃烧产物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影响人的正常呼吸和逃生行为。 二、火灾烟气的减光性 所谓烟气的减光性,实际是火灾中悬浮烟尘对于可见光的散射和遮蔽作用。在正常的光源下,人的视距也是有极限的,而在火灾中,随着可燃物质的热解,悬浮弥漫在空气中不透明烟尘颗粒浓度的不断增加,加之热烟与毒性气体对眼部的刺激,人的视距受到严重影响,能见度大大降低。 能够保证安全疏散的最大能见距离称为极限视程,当熟悉建筑情况时,极限视程为5m;当不熟悉建筑情况时,其极限视程为30m。 三、火灾烟气的恐怖性 火灾发生时,人们易出现恐惧心理,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此时人们的心理较为脆弱,尤其当火灾产生的浓烟导致方向感丧失时,愈发使人感到恐惧无助。如果火灾中再出现爆燃,烈焰升腾,声音与场景的强烈刺激对心理的震慑作用就会更大。恐怖的环境对入的心理与生理亦会造成严重影响,常常使人失去理智和行动能力,无法正常疏散,甚至相互挤压、踩踏,堵塞逃生路径,最终造成群死群伤。 §2-3.2 烟气的蔓延规律 河南洛阳东都商厦“12·25”特大火灾,尸横遭野的惨景并未发生在地下二层的起火点,而是在四层的舞厅,但舞厅却没有一点儿烧灼的痕迹。 人员大量死亡是由于高温、有毒烟气及缺氧造成,产生高温、有毒烟气及造成烟气快速进入四楼舞厅,是因缺乏报警、灭火、排烟设施,缺乏防火分隔和疏散通道不畅。 这说明什么呢? 当火灾发生时,室内空气受热膨胀,产生浮力上升,垂直方向扩散流动速度可达1-3m/s,在楼梯间、电梯井等竖井空间可以达到3-4m/s。不同层开口空间的烟气上下流动,即形成“烟囱效应”。由于“烟囱效应”使热烟气迅速升腾、蔓延、扩散。燃烧越迅速,温度变化越大,“烟囱效应”越显著。 烟气的水平蔓延也较快,可达0.3—0.5m/s。当烟气到达顶棚后,开始沿水平方向扩散流动。遇到墙体的阻挡,部分烟气向下流动。随着烟气的不断产生,烟层逐渐增厚,形成热烟层,室内压力不断增加,使0.5-0.8米/秒,与冷空气混合后,烟层不断加厚,继续做水平流动。当遇到过梁或者突出物阻挡时,烟层堆聚,形成湍流,加速烟气流动。 烟气的流动虽有自身的规律,但也受气体压力差、温度差、风向、风力及风速的影响。 4 防烟系统 4.1 防烟系统的作用和方式 防烟系统的设置部位: 1. 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安全性较高的安全出口)、消防电梯前室(灭火救援通道); 2. 避难层(建筑内的安全区域,超过100米的公共建筑才有)。 作用: 通过设置防烟措施,防止烟气进入防烟部位,确保防烟部位的人员不受烟气侵袭,为人员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创造条件。 防烟系统的方式 方式: 自然排烟。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4.2 自然排烟 防烟楼梯间 前室自然排烟外窗 独立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 自然排烟(楼梯间) 自然排烟外窗 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的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 4.3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阿法拉伐分油机中文说明Instruction book1.pdf VIP
- 《Java程序设计》教案(思政版).docx VIP
- 四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共18张PPT).pptx VIP
- AWS B4.0-2016 焊缝机械测试的标准方法(中文版).pdf
- 《绩效与薪酬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中文).docx VIP
- 国开电大学习网网络安全技术形考任务答案.pdf VIP
- 成长赛道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1500字.pptx VIP
- 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计划及培训考核记录.docx VIP
- GB50641-2010 有色金属矿山井巷安装工程施工规范.docx VIP
- 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护理查房2讲课文档.ppt VIP
文档评论(0)